在線
咨詢
在教育領域,“教而不善”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概念。從字面來看,它似乎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未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但在當今多元且復雜的教育環境下,“教而不善”可能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或許意味著教育方式不當,無法真正啟發學生;也可能是教育內容缺乏價值,對學生成長無益。那么,究竟該如何準確理解“教而不善”呢?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1、不能很好或不善于教育學生或子女。教而不善出自于《小學·嘉言》中邵雍告誡子孫的一段話。
2、邵雍云: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賢而何?教而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而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或曰不謂之吉人,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疾良善如仇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傳》有之曰:“吉人為善,唯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唯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