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的璀璨星河中,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宛如耀眼星辰。“月是故鄉明”這一飽含深情的表達,出自季羨林的一篇散文。在這篇散文里,季先生以細膩筆觸,書寫對故鄉的眷戀。他借月亮這一常見意象,將兒時故鄉的月光與異鄉之月對比,把對家鄉的思念、對往昔的追憶融入文字,勾起無數人對故鄉的共鳴。下面,讓我們走進這篇佳作,探尋那份深情。
1、《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的一篇散文。
2、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我只在故鄉待了六年,以后就背井離鄉,漂泊天涯。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月是故鄉明,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3、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并稱為“南饒北季”。
4、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5、2009年7月11日11時10分,季羨林逝世,享年98歲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