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大自然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季節,其中蘊含著多個重要節氣。大家都好奇夏季節氣有哪些。夏季的節氣是自然韻律的生動體現,每個節氣都帶著獨特的氣候特征和物候變化。從立夏開始,標志著夏天的悄然來臨,大地逐漸升溫;小滿時,麥粒開始飽滿;芒種則是農事繁忙,忙著播種;夏至白晝最長,陽氣最盛;小暑天氣愈發炎熱,開始進入伏天;大暑更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酷熱難耐。了解這些夏季節氣,不僅能讓我們感受自然的節律,還能根據節氣特點安排農事活動、調整生活作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詳細探尋這些夏季節氣的奧秘。
1、一年有24個節氣,夏天6個。
2、立夏:太陽位于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定氣法”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禮俗,舊時人們在立夏時舉行“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3、小滿:太陽位于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小滿(grain buds),節氣名稱,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八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日期在每年公歷5月20日到22日之間。小滿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小滿江河滿(南方)。另有解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北方)。
4、芒種:太陽位于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巳(正南偏東),太陽黃經為75°,于公歷6月5-7日交節。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中國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時節;華南地區處在龍舟水時節。比起立夏時,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在農村,芒種前后是一段農事活動非常忙碌的時間,既涉及收獲,也涉及播種。
5、夏至:太陽位于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6、小暑:太陽位于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小暑節氣,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公歷7月06-08日交節。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中國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 在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濕,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從小暑開始,人們做好了迎接酷暑的準備。
7、大暑:太陽位于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氣候特點:高溫酷熱。斗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歷7月22-24日交節。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的茶,這種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此外,還有燒伏香、曬伏姜、吃羊肉湯等習俗。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這個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