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句出自蘇軾《赤壁賦》的經典語句,常常令人心生遐思,想要探尋其確切含義。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它如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魅力。此句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人類置于廣袤天地間進行考量,體現出一種對個體渺小的感慨。很多人在初讀時,或許會被其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但對于其中蘊含的深意卻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剖析,揭開這句千古名句背后的神秘面紗。
1、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意思是(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
2、這句話出自蘇軾的《赤壁賦》,全句是: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3、譯文: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嗎?(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