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與書面表達中,“局促不安”這個詞并不少見,可你真的了解它確切的意思嗎?“局促不安”描述的是一種人的狀態,表現為舉止拘束、不自然,內心充滿了緊張與不安。當處于陌生環境、面對重要場合或者遭遇棘手難題時,人們往往就會陷入這種狀態。清晰把握“局促不安”的含義,不僅有助于我們更精準地理解各類文學作品,也能讓我們在表達自身或他人心境時更加貼切。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這個詞語背后的豐富內涵。
1、局促不安,漢語成語,拼音是jú cù bù ān,意思是拘謹不自然,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2、成語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于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3、近義詞:忐忑不安、惘然若失、縮手縮腳、扭扭捏捏、局促不寧。
4、反義詞:無拘無束、恰然自得、舉止大方、心安理得。
5、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6、【示例】只見文老爺會在那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很覺得~。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三回。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