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的浩瀚海洋中,“千里黃云白日曛”這句詩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引發著無數人的探尋與思考。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以其壯闊而略帶蒼涼的意境為人傳頌。然而,其中“曛”字的意思卻讓不少人感到疑惑。它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景象和含義呢?深入探究這個字的內涵,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詩句,還能讓我們透過文字,領略到詩人當時所描繪的獨特畫面與蘊含的情感。讓我們一同揭開“曛”字背后的神秘面紗。
1、曛:昏暗。
2、出處:高 適《別董大》
3、原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簡析]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