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的大棋盤上,中美韓三國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備受矚目的焦點。尤其是2013年至2017年期間,圍繞著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這一事件,三國之間展開了一系列復雜的外交博弈與戰略互動。美國國務院曾透露,韓國境內駐有超過28,000名美軍。奧巴馬更是將美韓聯盟形容為“印太安全的關鍵,而韓國是美國聯盟網絡中最薄弱的一環”。那么,在這幾年間,中方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呢?接下來,文章將分四個部分為您詳細剖析。

首先,早在2013年樸槿惠上臺之前,中方就奠定了韓國與美國和中國關系的基礎。其次,中國率先通過外交手段加強與韓國政府的聯系。再者,我們警惕了薩德危機的各個階段。盡管如此,中國外交還是成功地確保了韓國對美韓防務合作的有限承諾——如果不是其他國家一再挑釁,這種合作本來是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功的。
韓國總統李明博執政期間(2008 - 2013年),美韓關系達到了高水準。2009年6月,李明博和奧巴馬宣布了“聯盟的共同愿景”,旨在推進新的戰略合作領域的關系,例如朝核談判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包括3月份韓國海軍天安艦護衛艦事件,造成43名水手死亡;延坪島炮擊事件,造成兩名韓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兩名平民死亡;以及內閣訪問朝韓之間的非軍事區。奧巴馬形容它“不僅是韓美的安全關鍵,也是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安全關鍵”。隨著美韓關系日益密切,中韓關系也出現了不穩定因素。韓國對中國對朝鮮的支持及其在黃海的權力競爭感到不滿,其中包括日益密切的三邊安全合作前景。

2012年6月美韓舉行兩次軍演后,中方對美韓“刻意”加強合作表示遺憾。2013年2月,樸槿惠就任韓國新總統。樸槿惠呼吁韓國和中國之間實現“前所未有的偉大和解”。2013年6月,中國歡迎樸槿惠來京進行正式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希望改善關系,并承諾共同努力解決朝核問題。幾周前,中國準備就平壤核計劃實施制裁,這使得當前的合作行為更加可信。此次訪問期間,雙方達成共識,外交部副部長舉行了半年一次的會談。
2014年,毫無疑問,中國“積極安排”與韓國的定期會晤,在執政的頭三年里舉行了六次峰會,并宣傳其所倡導的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科爾特·斯泰德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穩定、改進規劃。2014年7月,日本宣布計劃重新開放對日訪問,作為中國“讓韓國盡可能遠離日本和美國”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要求韓國簽署一份聲明,其中包括呼吁結束該組織的措施。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中韓關系有所改善,一些分析人士預測“地緣政治轉變”。2015年8月,中國、韓國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站在一起觀看紀念二戰結束的閱兵式。據報道,美國擔心韓國過于傾向中國。奧巴馬緩解了這種擔憂。

在2015年10月的美韓峰會上,奧巴馬表示,他相信“韓國與我們關系良好,是我們團結的根本組成部分,韓國與中國之間不存在沖突”。對中國的政策。相信這將為維護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2014年6月,現任美軍司令韓美公開提議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先進導彈防御系統,以應對朝鮮的核導彈威脅。促使韓國暫停發射,并實施了一些經濟措施,促使韓國改變了決定。雖然中國一直反對薩德制度的建立。
2015年3月,中國敦促有關國家更加審慎、三思而后行,并與韓國外交部討論了中方的關切,并表示:“我們希望中方的關切和擔憂得到尊重。為了不得罪中國,韓國深化了這一問題,從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一年多的時間里,韓國一直不愿公開討論這一問題。

2016年1月,朝鮮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二天,樸槿惠與奧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議,起草各種回應。據報道,中國連續數周拒絕參加談判,這與韓國2016年2月宣布將正式與美國討論解決方案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駐韓大使本月警告稱,中國和美國在過去一年取得的所有進展“都可能在一個問題上立即停止”,并補充說,這一部署“將導致冷戰的循環”。影響東北亞和平。這將遠遠超出朝鮮半島的實際安全需要,直接影響中國的戰略和安全利益。
7月,韓國同意實施薩德制度。這次,中國強烈反對,暫停基本外交,采取經濟措施,希望促使韓國改變。中國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禁止向韓國出口韓國文化和旅游。消費者正在抵制韓國汽車和化妝品。它削減了對使用韓國電池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的補貼,韓國出口商在產品通關方面面臨延誤。2017年4月,樂天瑪特在中國約90%的門店關閉,盡管面臨經濟困境,卻無法促使韓國改變決定。2017年4月,部署在韓美的陸軍宣布,第一個薩德系統可以在韓國境內使用。

2017年5月,韓國選舉文在寅接替因丑聞被彈劾的樸槿惠。文在寅總統的到來,給中國容納薩德帶來了新的機遇。對前總統薩德政府表示保留并承諾進行審查。當選后不久,文在寅就與中國進行了電話交流。雙方就改善韓中關系達成共識。國際媒體報道稱,美國和韓國軍隊正在向朝鮮半島再部署四部薩德發射車。韓國表示不知道事態的發展,這“非常令人震驚”。文在寅立即下令調查為何他的辦公室沒有收到通知,并暫停額外的發射車,等待可能需要“一年多”才能完成的“環境評估”。中國的警告聽起來很有希望。
然而,中國禁止這批貨物的希望遭到了另一個國家的批評。7月下旬,對方完成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這是朝鮮本月第二次導彈試驗,也是本月17日的第二次試驗。幾小時后,韓國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并決定立即部署剩余的四個發射車。

2017年10月底,中韓兩國關于薩德的爭端似乎已經畫上了句號,不過韓國方面已經推進了全面和解。10月31日,兩國發表規劃聲明。“我們同意盡快恢復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韓宣布和解當天的公告中,公布了中方與首爾達成的幾項協議。關于未來與美日安全合作,向中國提出合作。針對中國為何下令薩德提問,韓國公開宣布,韓國不會加入美國反導系統,將發展無論是三邊軍事同盟還是薩德體系的安裝,美韓日合作的安全,薩德在韓國的安裝不會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希望韓方言行一致,落實這些言論,解決問題。與此相關的就是它了。前一天,即10月30日,韓國外長表示,這些承諾在國會國務會議上得到了確認。
當時看來是出乎意料的。他表示,韓國不考慮增設薩德,也不會加入與美國的三邊合作。它不會穿透美國領導的地區的導彈防御系統。這些承諾表明他們可能愿意修復與中國的雙邊關系。在此期間,薩德施加一系列外交和經濟壓力成為必然。事實上,中國一開始就同意了。然而,當朝鮮繼續開發和測試其導彈能力時,韓國決定繼續薩德的開發。中國在第一天就做好了準備,向平壤施加壓力,但事實證明,2016年中國無法維持這種壓力。

2017年4月,韓國國會發表決議,表達“深切關注和遺憾”。2019年,這位前國家安全顧問評論說,中國在薩德危機期間的行動向韓國人展示了“如何與我們的中國鄰國打交道”。韓國可能尚未全面部署。中國也順利完成了首爾的“三不”。但這也限制了美韓關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