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溫·隆美爾,這位二戰德國陸軍元帥,堪稱軍事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先后榮獲德皇威廉二世頒發的二級鐵十字勛章、一級鐵十字勛章和藍馬克斯勛章。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稱為納粹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具備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果斷發起進攻,因此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后來,他因卷入推翻希特勒的行動,服毒自盡。
在軍事史上,隆美爾的名字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他獨特的指揮風格和出色的戰績,讓無數人對他的軍事生涯充滿了好奇。他出生于德國布倫茲的海登海姆,與大多數納粹名將出身于軍人世家不同,他的父親是一名中學校長,母親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女兒。1910年7月他從軍,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1912年1月,隆美爾畢業獲中尉軍銜。在但澤的時候,隆美爾認識并愛上了露西·莫林,于1916年正式結婚,1928年圣誕夜生下隆美爾唯一的一個孩子——曼弗雷德。

1914年8月,隆美爾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9月他的左肩被打傷,為此他榮獲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1月,又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勛章。1917年9月,隆美爾被調往意大利北部參戰。隆美爾率領的部隊作戰英勇,突破科羅弗拉防線,攻占蒙特山,占領隆格諾恩,這些戰績使隆美爾贏得了德國很少頒發給低級軍官的功勛獎章,并被提升為上尉。
1929年10月,隆美爾被派往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擔任教官。在這段時間,隆美爾根據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作戰經驗撰寫了《步兵進攻》一書,該書受到希特勒青睞,于1937年初出版發行。
1939年9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少將。波蘭戰役期間,隆美爾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1940年2月15日,隆美爾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陸軍第7裝甲師師長。1940年5月10日,第7裝甲師風馳電掣般的橫掃過比利時和法國。法國戰役期間,第7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隆美爾在指揮第7裝甲師的時候總喜歡自己跟著偵察部隊,他認為對于一個指揮官來說經常走近自己的士兵是很重要的,這種習慣一直被帶到了后來的北非戰場。隆美爾在寫給自己妻子露西的信件中稱法國戰役是一次“輝煌的法國之旅”。

1941年1月他被提升為中將并在2月被召回柏林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非洲軍團由兩個師組成,他們的使命就是支援已經在1940和1941年1月在北非同大不列顛軍隊戰斗的意大利盟友。
3月31日,非洲軍團對布雷加的英軍發動了一次成功的進攻。隆美爾使用其在法國成功的閃電戰術給了英軍致命一擊。非洲軍團繼續向東追擊撤退中的英軍,一直深入昔蘭尼加并攻占了班加西。4月13日,隆美爾的部隊向南繞過港口要塞托布魯克攻克巴迪亞,接著又于4月15日占領了埃及西部邊境上第一個城市薩盧姆。隆美爾的進攻迫使英軍及其盟軍退守到了托布魯克要塞內。此時他的敵人和朋友都因為他大膽的戰術而稱他為“沙漠之狐”。

1941年8月中旬,非洲軍團被改編為非洲裝甲軍團,實際上隆美爾已經成為了整個非洲德意軍隊的總司令。隆美爾經常有一些巧妙的戰術行動,比如他命令補給卡車和意大利的輕型坦克在后面綁上樹枝和雜草在沙漠里移動,以形成漫天的沙塵,這些在敵人眼里會被認為是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使英軍指揮官判斷失誤,而同時隆美爾卻在其他的方向上集中裝甲主力發起進攻。
1942年1月下旬,隆美爾發動了新的進攻,迫使英軍撤到了加查拉防線。1942年5月26日,隆美爾又開始進攻了,遭受沉重損失的英軍開始撤離加查拉防線,同時也撤出了在托布魯克東南建立的補給基地。1942年6月21日攻占了托布魯克要塞。6月22日,希特勒晉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

占領托布魯克后,隆美爾繼續東進深入埃及,準備向蘇伊士運河突進,不過此時的非洲軍團已經消耗完大部分的燃料和彈藥。1942年8月30日,隆美爾發動了一次進攻意圖迫使英軍撤出阿拉曼。德軍在阿拉姆哈勒法山口受阻,由于英軍實力上占優以及德軍的補給耗盡,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不得不撤回出發陣地。這次戰斗之后隆美爾由于有病離開了非洲去德國治療。1942年10月23日蒙哥馬利將軍指揮下的英軍第8集團軍發動了阿拉曼戰役。當10月25日,隆美爾被緊急召回非洲戰場的時候,形勢已經對德軍相當不利了,非洲軍團全線撤退,非洲軍團幾次幾乎要被英軍包圍,又驚險地脫離險境,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最后全部撤到了突尼斯。
1943年2月19日,隆美爾指揮非洲軍團在卡塞林通道戰役中重創美軍部隊,這也是隆美爾在非洲最后的一次進攻了。1943年3月6日,隆美爾被送回德國治病。3月11日,希特勒授予隆美爾騎士十字勛章以及橡樹葉。兩個月后,1943年5月13日,非洲軍團向盟軍投降。

1943年7月10日,他被指派為德軍在西西里的指揮官,隨后隆美爾參與了德軍鎮壓意大利政府倒戈向盟軍,大量德軍涌入意大利境內并解除了意大利軍隊的武裝。11月初,隆美爾又被任命為意大利的指揮官,很快這個職位被凱塞林將軍所取代。12月31日,隆美爾被任命為B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隆美爾視察了從荷蘭到波羅的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壁壘”。為了阻攔盟軍的登陸,隆美爾特別設計了防空降的障礙物,這種東西被稱為“隆美爾蘆筍”,還有很多在海灘上的障礙物以及大片的地雷帶,隆美爾對盟軍可能的登陸灘頭判斷有誤。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一線實施了登陸,當盟軍坦克如潮水一般涌過德軍的防線,隆美爾心中對德國必勝的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他開始懷疑德國是否還有繼續戰斗的必要。1944年7月17日,在一次空襲中隆美爾的座車被擊中,隆美爾受了重傷,不得不離開了前線。

1944年7月20日,德國反希特勒組織策劃了一起爆炸試圖刺殺希特勒,這個事件牽連了很多的高級將領和軍官,其中也包括隆美爾。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的第0副官布格道夫向隆美爾傳達了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有兩種選擇,自殺或者被逮捕受審。隆美爾選擇了前者,服毒自盡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生命。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并全國哀悼一天。
隆美爾一生為納粹德國的侵略戰爭效力,最終被希特勒處死,無疑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隆美爾不具備一個戰略家的眼光,比如在德國1941年入侵蘇聯的時候,他卻在利比亞造成了戰線拉得太長的危險事件,而且隆美爾固執武斷,對同代和上司的意見置若罔聞,對別人的指責和非議常常神經過敏。

不過這些并不能掩蓋他具備杰出的裝甲戰術指揮天賦,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利用裝甲部隊的速度實施機動迂回,而且他總是出現在最前線,所以,隆美爾的士兵,無論是德國人還是意大利人,無一例外的欽佩他們的指揮官——隆美爾!歷史不會忘記在兩年的時間里,他曾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指揮僅僅兩個裝甲師和為數不多、裝備較差的步兵,但卻頂住了各方面都占優勢的敵人。隆美爾贏得了不僅是德國人還有他的敵人的尊敬,英國人稱他是一個騎士,吉爾說:“展開戰爭,請允許我說,他是一名偉大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