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期的張永和
——紀念張永和誕辰120周年
——作者 王元輔
2022年5月7日是革命老人張永和(張致中)誕辰120周年,老人已經離開我們足足有30年了。歲月更迭,日月如梭,張永和這個名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對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卻已經非常的陌生,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誰了。
可是,翻開黨的革命斗爭歷史畫卷,就可以知道,幾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重要歷史篇章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都能尋找他傳奇的革命經歷。
青年時代,張永和在北京親歷了五四運動,后來是為云南建黨打下思想和組織基礎的云南旅外學生革命組織上海“新云南社”的負責人和“新滇社”上海分部的負責人。大革命時期,張永和于1924年在南洋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加入共青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交大最早的中共黨員,第一任中共交大黨支部書記。1925年,先后當選上海學聯執行委員會議主席和全國學聯執行委員會議主席,在中共中央和共青團中央領導下,參與組織領導五卅運動。
1925年6月全國學聯第七屆大會執委合影,后排右3為全國學聯會長沙千里,右2為執行委員會議主席張永和
五卅運動后期,受全國學聯和上海學聯派遣,利用暑假回云南宣傳五卅運動,分別發展了李國柱、陳祖武、嚴英武、吳澄等四人成為在云南境內加入共青團的第一批團員,并將他們的組織關系帶到上海上報團中央,創建了云南共青團組織,隨后又于1926年1月介紹李國柱轉為共產黨員,使其成為在云南境內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員,為中國共產黨組織在云南的創建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厣虾:?,先后擔任中共上海法南區、浦東區、浦西區、浦中區部委書記。1927年,張永和在周恩來、羅亦農直接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上海產業工人最集中的浦東區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工人武裝糾察隊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1927年9月張永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8年底,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派張永和回故鄉云南省委工作,曾任中共云南臨時省委書記、常委,云南迤南特區委書記等職。在此期間,經與省委常委王德三、吳澄共同研究決定,還到張沖任師長的滇軍101師,任張沖秘書,秘密開展對滇軍的統戰工作。1930年因叛徒出賣,云南地下省委遭破壞,省委書記王德三等先后遭逮捕,5月初張永和亦在云南昆明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后經張沖全力營救于1932年獲釋出獄。1937年,應滇軍184師張沖師長的邀請并經黨組織同意,到滇軍184師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開赴山東、湖北抗日前線。
任滇軍184師政治部主任的地下黨員張永和
滇軍離滇前,張永和通過地下黨員鄭易里了解到地下黨員陶濟中在武漢讀書、生活三聯書店任經理,與黨組織有聯系。在滇軍抵達武漢附近的德安時,張永和便先去漢口通過陶濟中與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羅炳輝將軍取得了聯系,安排張沖與葉劍英、羅炳輝見面,并要求派進步青年到184師工作。后來經周恩來、曾必武同意先后派了一些黨員到184師工作,建立了184師地下黨支部。1939年張沖因滇軍內敵特向蔣介石密報他私通共產黨而被撤職,地下黨支部成員被驅逐離散,張永和也無法繼續留在184師工作而回云南。1940年后經張沖推薦,先后擔任瀘西縣教育科長、省立瀘西師范學校校長, 1948年,在瀘西參加中共領導的云南游擊隊武裝戰斗。瀘西解放后,任瀘西縣臨時人民政府縣長和彌瀘地區專員公署副專員。
從以上這個簡單的介紹可以看出,張永和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全過程,而且在云南共青團組織的建立和黨組織的創建,大革命運動中上海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中,抗日戰爭中期對滇軍的統戰工作,解放戰爭中期云南人民武裝戰斗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真的是一位值得后人,特別是共產黨員們緬懷和紀念的人。
我第一次見到張永和(即張致中)這位革命老人是1983年2月。當時,我剛從中央民族學院畢業,到中共云南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工作不久。那時,我對黨史工作其實沒多少認識,上大學時我學的是民族史,4年里還下了點功夫,并有幾篇略有影響的文章發表,洋洋得意中就打定主意一輩子獻身民族史研究事業了。可事不由人,我被專程到北京把我要回云南從事民族史、民族學工作的單位以白族干部過多為由寫在空文上,讓我在昆明街頭流浪了近一個月。眼看著自己立下的大志即將成為泡影,革命老前輩朱家璧從他的老戰友張子齋那里得知消息后,馬上就把我要到了剛成立的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于是開始了我的黨史工作歷程。
仔細想來,從大學門出來到黨史部門工作,紋絲不動,伏案數十年,其中艱辛,心曲難書。要說實話,感恩于老領導朱家璧等而堅守清貧的黨史工作崗位,應該是一半的原因。但這個原因也不是我一輩子就做黨史工作的精神支柱,與我同期進入單位的大學生先后都走了,到最后就只剩下我一人。當然,我也有過幾次機會可以離開,甚至于還是北京中央機關和省里條件都很不錯的單位。但我終究都沒有去,原因是我真的愛上了這份工作。
我之所以愛上這份工作,與張永和老人的交往大有關系。
1983年2月,全省召開第一次黨史資料征集工作會議期間,領導安排我陪前來指導會議的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副主任謝筱迺去看望張永和老人。記得這是一個天已經黑了的夜晚,在翠湖北路附近一個古老的昆明小院里,昏暗的燈光下,我們依次扶著欄桿,爬上一道非常陡峭的木樓梯,在二樓一間非常擁擠的小屋里,見到了張永和老人,一身褪色了的中山裝,挺直的腰,寫滿滄桑田園文字卻依然紅潤的臉。在助聽器的幫助下,張永和用一口非常濃重的云南口音和謝筱迺交談。謝筱迺對他說:“我來昆明前,陸定一同志一定要我一定要代表他來看望您老人家,讓我代表他向您問好,希望您保重身體,祝您健康長壽?!甭犞x筱迺這么一說,我頓感一驚:“文革”時批判“彭、羅、陸、楊”,陸定一這個名字,幾乎盡人皆知。陸定一同志是曾經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我早如雷貫耳。可眼前的這位老人,這位在昆明街頭隨處都能見到的普通老人,和陸定一到底有什么關系,干嘛要讓一位中央高級干部專程拜訪他呢?當時我并不清楚。只記得離開張永和家返回賓館的途中,謝筱迺說,張永和是對革命有重要貢獻的老戰友,現在還居住在這樣簡陋的房子里,不應該啊,我要向省委領導反映。過了一段時期,據張老告訴我,上級很關心他,已給他在青年路新分了一套住房。
后來,領導安排我多次采訪張老,錄音、記錄、整理他的回憶資料。我才知道,我面前這位慈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