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朗格“25”這個數字。回顧過去,朗格在二十世紀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它經歷了各種戰事與經濟紛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朗格表廠先被轟炸成廢墟,后因德國被一分為二,表廠被收歸國有,從此銷聲匿跡。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倒塌,標志著一場政治角力的完結,背后卻不知隱藏著多少人的心酸血淚。把握當下機遇,朗格家族第四代傳人沃爾特·朗格(Walter Lange)先生決定重振德國制表業的輝煌。
君特·布呂姆萊因(Günter Blümlein)和沃爾特·朗格(Walter Lange)先生
1990年代初的朗格表廠
雖說當時朗格沒有完善的制表設備、員工、產品等等一系列的準備,但是朗格這個品牌,本身就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度和極高聲望,再加上君特·布呂姆萊因先生的全力支持,朗格表廠得以復興。
朗格1994年于德累斯頓皇宮舉行的首發儀式
1994年10月24日,朗格在薩克森州德累斯頓皇宮發布了朗格復興之后首批四款腕表,震驚表壇。
重溫這一小段歷史,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當年配有大日歷顯示的三款新作,日期顯示便是“25”日。這是因為當年雖然發布日期定為10月24日,但是報社媒體報道的時間卻是在第二天,也就是25日才會面向廣大受眾(當時通訊遠不及現在發達),為保證第二天大眾看到報道里的腕表日期與當日同步,朗格特意在提前將腕表日期顯示調至“25”。
朗格1994年推出的首批四款腕表,由左至右:LANGE 1、ARKADE、SAXONIA、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從此“25”成為朗格大日歷裝置的數字代表,很多朗格表友們也會在25號這一天不約而同地佩戴朗格。
朗格首發的LANGE 1系列25周年紀念版
可掀開的白金底蓋鐫刻了1873年的朗格表廠的原圖,并在兩側界刻了沃爾特·朗格(Walter Lange)和君特·布呂姆萊因(Günter Blümlein)的名字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通常以“25”作為重要的慶賀周年。2019年正是LANGE 1朗格 1面世的25周年,朗格也是相應地推出了一系列25周年紀念表款,其中一款首發的LANGE 1 朗格 1 25周年紀念版為全球250只,其他紀念表款均為全球25只。另外,朗格也特意選擇在當年品牌首發儀式的同一日,在25年后發布第六個腕表系列ODYSSEUS奧德修斯,推出精鋼款腕表,其大日歷顯示依舊設為“25”日。“25”這個數字早已成為了朗格標志性的品牌文化。
然后,我們再談到表友們比較關注的大日歷顯示功能,為什么代表十位數字的左側視窗有留白顯示的設計呢?
回顧歷史,朗格先生在1842年游學歸來后,協助師傅皇宮制表師古特弗斯共同為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建造了著名的五分鐘數字鐘,讓皇室貴胄們在歌劇院中欣賞歌劇的同時,也能清楚知曉時間。朗格大日歷顯示裝置的設計靈感便來源于此。
如果仔細觀察這個大日歷顯示窗的外框設計,不難看出它與五分鐘數字鐘如出一轍。五分鐘數字鐘為長方形樣式,中間一道梁,左右兩扇窗,其中左邊視窗用羅馬數字顯示小時,右邊視窗則以阿拉伯數字顯示分鐘(每五分鐘)。移步至朗格的大日歷視窗內,因為羅馬數字沒有“0”,為了向歷史致敬,朗格特意將1 - 9號期間的十位留白,這就是為什么到了日期是個位數數字時,左邊的十位數字視窗顯示空白的原因。
朗格獨有的大日歷顯示機制
這里說到大日歷顯示裝置,一些表友總是將各家裝置相互對比。首先,與同等尺寸的腕表相比,朗格大日歷顯示的數字大約三倍,凡是見過實物的表友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先不說表款設計,單從實際角度來說,朗格大日歷顯示更加清晰直觀。身邊有不少年過五百的朋友,抬手查看日期總是先繃緊眉頭,拿遠拿近都看不清,而朗格的大日歷窗口的尺寸設計正好滿足一些實際生活當中的需求。
其次從技術層面上看,朗格大日歷裝置最大的特點便在于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最大型的日期顯示,由兩個獨立的程序輪系組成:
1. 個位數:刻有數字0 - 9的圓形個位數數字盤每天向前推進,在月底31日轉至下個月1日時,則整天停留原位。
2. 十位數:刻有數字1至3以及白色空白格的交叉形十位數數字盤,每十天向前推進一個單位。
當顯示轉至“3”時,交叉十位數數字盤在兩天后隨即移至空格位置。切換過程由一個程序輪控制,其具有精確計算的輪系設計,按照每個月的日數編排。
據官方數據介紹,個位數數字盤與疊置的交叉十位數數字盤僅僅相距0.15毫米,可見朗格的大日歷裝置設計十分精巧,唯有極致精準的技術才能完成組裝。
1994年首發的LANGE 1
再從設計上來看,朗格標志性的表款LANGE 1朗格 1腕表自1994年推出便搭載了這項醒目的大日歷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