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原因
1、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高生育率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由于戰爭的原因生育率受到抑制之后出現生育率反彈,與全世界一樣,結婚、生育出現了高潮,當時每對夫妻平均生育子女數一度超過9個,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超過百分之四十還多些,這些出生的兒童在六十年之后陸續在各個年齡段形成了人口高峰,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不同程度進入了老年期。
2、死亡率急劇下降,平均壽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五歲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很大的提高了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平均壽命在短短的十幾年間提高到近六十歲,現在平均壽命接近八十歲左右。
3、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在高房價和職場環境變化,很多年輕人選擇晚生、少生,甚至不生。這就給人口的增長帶來了青黃不接的負增長。
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高房價使得很多年輕人難以承受,他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事業的成功和財富的積累,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慮結婚和生育。此外,職場環境的變化也讓年輕人感到不安和焦慮。很多行業的工作崗位越來越不穩定,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年輕人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感到擔憂,無法承擔起家庭責任。
生育不僅需要承擔很大的經濟壓力,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而他們更希望把這些時間和精力用于事業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的自由和獨立,不愿意被傳統的家庭觀念所束縛。
二、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不僅導致勞動適齡人口總量減少,同時導致勞動適齡人口的年齡結構趨于老化。而與人口老齡化相伴隨的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這降低了新增勞動力的增長速度。當勞動力新增數量漸減,新增速度慢于退出速度時,勞動力市場上年輕勞動力的數量越來越少,這必然使得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
人口老齡化將逐步提高人口撫養比例,2005年10個勞動力撫養1個老人,到了2050年只要1.7個勞動力就要撫養一個老人。這就意味著在不降低養老保障待遇標準的條件下,勞動力的人均養老保障負擔將加重。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如何解決
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尚不發達時就面對人口老齡化,將有限的財富用于經濟建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要顧及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困難重重。只有大力發展經濟,國家才能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養老保障及福利事業上,年輕一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投入經濟建設和未來社會的養老,家庭養老能力才能進一步增強,從而緩解社會養老壓力。
養老問題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最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老有所養”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經濟保障;生活照料。城市老人以社會養老為主,農村則以家庭養老為主;從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我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主要由家庭承擔,與家人共同生活,便于子女供養、照料老人,也是我國老年人比較認同的養老活動方式。
根據我國目前的狀況,社會養老面臨較多的制約因素,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低、缺乏系統的老年服務體系、養老設施不足、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偏低,社會養老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作為家庭養老的一個補充。
由于中國公民的健康素質普遍提高,人均壽命普遍延長,勞動能力和勞動年限在不斷增強和延長,今天70歲老人的工作能力甚至比35年前50歲中年人的工作能力要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適當地延長退休年齡,減輕全社會養老的壓力,同時也可以擴大勞動力的供給。推進退休機制,可以增加社會的平均幸福指數,工作不僅是創造財富的方式,也是一個人快樂生活的一部分。讓那些有工作能力的退休者選擇晚退休或者不退休。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