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的由來/起源
在公元前五世紀,當時在西亞地區,強大的波斯帝國崛起,而后頻繁地對外發動戰爭,兼并和侵略毗鄰波斯帝國的小國家。而波斯帝國最負盛名的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 490 年的時候,派出心腹大將達提斯率領十萬大軍,以及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戰船,如黑云壓城一般,向希臘的前進,并很快就控制了愛琴海,在希臘本土登陸。
當時的希臘,是由無數個城邦組成的一個“國家”,在得知波斯帝國入侵之后,希臘城邦便眾志成城,集合了數萬的聯軍以及希臘百姓,以米爾德亞德為聯軍統帥,指揮希臘聯軍對波斯帝國發動反擊。
雙方經過多次戰斗,希臘聯軍逐漸處于劣勢,而反觀波斯帝國,因其軍隊兵馬眾多,即使經歷了幾次和希臘聯軍的戰斗,實力依舊強大,而且不斷地向前推進,波斯大軍很快便逼近希臘的軍事重鎮“馬拉松”。在當時,馬拉松地區的戰略位置,無異于三國時期,蜀國的屏障漢中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一旦失去,那么整個希臘的門戶洞開,波斯帝國的軍隊便可四處出擊,屆時希臘將無法再與之戰斗,亡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希臘聯軍統帥米爾德亞德明白馬拉松的重要性,便組織希臘全部剩余的力量,在馬拉松地區與波斯帝國展開殊死決戰,后世也將這場戰斗稱為:“馬拉松戰役”。在經歷數個晝夜的廝殺,希臘聯軍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了波斯帝國,自此波斯軍隊遭遇重創,無力繼續組織兵馬與希臘聯軍戰斗,便撤軍了。
在當時,戰場上的希臘軍民熱情歡呼,相擁而泣,享受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喜悅。而聯軍統帥米爾德亞德為了能夠將勝利的消息帶回希臘雅典城邦,便命令傳令兵菲迪皮茨,將勝利的消息帶回國內。
即使身負重傷,疲憊不堪,傳令兵菲迪皮茨毅然接受命令,邁著步伐向雅典進發,這是一段艱難的路,菲迪皮茨多次跌倒與迷茫,但為了能盡快將勝利的消息傳達給雅典城的居民,菲迪皮茨咬緊牙關堅持,終于在跑了 42.195 公里后,進入雅典城,并且一路大聲呼喊:“我們勝利了”,并且一直跑到雅典廣場,雅典城的居民得知勝利后,無不歡騰相慶,歡呼雀躍,等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傳令兵菲迪皮茨已經倒在地上了,旁邊的居民急忙上前查看,卻發現菲迪皮茨已經死去,并且嘴角帶著一抹勝利的微笑,永遠沉睡在希臘的土地上。
后世法國著名的雕塑家:馬克斯·克雷索,根據菲迪皮茨的英勇事跡,于 1881 年雕塑了菲迪皮茨的經典英雄形象,叫《我們征服了》,雕塑里,是一位赤身男性青年,前后跨步奔跑狀態,左手捂著胸口,表示精疲力竭,右手拿著敵人的棕櫚,表示勝利。在當時,這件作品一度名聲大噪,更多的人知道了菲迪皮茨以及馬拉松戰役。
受馬克斯·克雷索雕塑作品《我們征服了》的感染,當時法國科學院院士米海爾·布雷爾于 1895 年,在奧林匹克匹克運動復興工作開始之際,致信了奧運會發起人:顧拜旦男爵。信中米海爾·布雷爾講了馬拉松戰役,以及傳令兵菲迪皮茨的事跡,建議長跑比賽以“馬拉松”命名,這一建議得到了顧拜旦男爵的支持,于是,在 1896 年,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匹克運動會上,就以當年菲迪皮茨跑的那條路線作為一個新的賽跑比賽項目,正式命名比賽項目名稱為:
馬拉松賽跑
。
在通信不發達的古代,菲迪皮茨創造了一個奇跡,創造了一個值得讓后世之人永遠難以忘記的“傳達方式”。不過,馬拉松比賽,一開始還是有個小插曲的,因為當時并不清楚從馬拉松到雅典廣場到底多長的距離,所以剛開始的幾屆奧林匹克匹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距離有過 40 千米、40.26 千米...整個項目具體距離,一直沒有完完全全的定下來。一直到 1924 年舉行的第八屆奧林匹克匹克運動會的時候,奧運組委會工作人員,重新測量了馬拉松到雅典廣場的距離,結果是 42.195 千米,最終也就定下來馬拉松比賽距離為 42.195 公里,這就是馬拉松的由來以及起源。
PS:本文首發“微量體育”官網,原文地址:https://www.weiliangsport.com/;
如需轉發或其他用途,須標注來源,謝謝合作!微量馬拉松跑者也即將面世~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