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出處,不太好考證,有典籍的記載,更多的是民間的傳說,典籍記載說“真”就是一種修道高人,所謂真人,“三”又是他的諢音,“真三”原本的意思是“真仙”,夸贊一個人好像得到成仙一樣有能力,而有的人會假裝兇狠,莽撞有本事,別人也會諷刺他:“你看看你搞得,跟真仙(三)似的”。
當然,民間的傳說,更有風趣,也最能被人們所接受。這里我就說說最流行的兩個版本。
一是說以前有個叫譙三的青年,自幼父母雙亡,后來在北京天橋跟師父學武,得罪了天橋一霸仇九爺,師父被仇九爺打得口吐鮮血,不久含恨死去。譙三便在摔跤大王滿八爺門下練得一手絕活。譙三經常幫人打架,以此糊口吃飯。如果某個人橫得不行了,別人就會說他:“搞得跟譙三似的”,也就是說這個人霸氣逼人,擺出了一副要打架或者要壓倒對方的樣子。
二是說從前有個叫張三的青年,父母早亡,靠外出跟人學習木工維持生活,由于張三學習用功,吃苦受累,很快就掌握了木工的絕活,回到家鄉后,很快名聲傳播十里八鄉,很多大戶人家有了紅白喜事,都請他打棺材或打木料,他也收了個徒弟叫寧四,人家請不到他時,就請寧四,所以就有人說寧四做的家具跟張三一樣好,會說“寧四做得也好哇,跟張三似的!”
寧四的名氣也漸漸大了,活做不過來,就又收了自己的徒弟,徒弟也很爭氣,做得也非常好,同樣,當人家請不到寧四時,就會請他的徒弟去做,人們又會說:“做得跟張三一樣!”閑聽的人也會反駁說:“跟張三一樣?我看還跟寧四一樣呢。”
后來,隨著方言的傳播,張三又被人說成了“譙三”,但畢竟譙字不好寫,于是人們干脆就把它寫成了“真三”。
再后來,就用“真三”來指一個人很犟,犟包,不是也有句歇后語么:“黃鼠狼翹尾巴——冒充大尾巴狼”,這是對“真三”這個方言最有諷刺味道的解釋。
如:我們生活中會朝一個對你指指點點或者指手畫腳來瞎指揮的人說:“看你一本正經的樣,人五人六的,怎么看你跟真三似的。”
又如:我們也會對一個在氣勢上想壓倒你或者想冒犯你的人說:“嘚瑟啥呢?搞得跟真三似的。”對方也可能會馬上還以顏色:“你說誰跟真三一樣?我看你還跟寧四一樣呢!”
彼此不服之情溢于言表,也只有懂這個方言的人,才能體會得到其中的奧妙。(朱翔整理)
“我看你還寧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