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代號為1143.4,此后經過兩年多的反復設計與博弈,1143.4型航母1號艦成功下水,名字也從原來的巴庫號,改成了戈爾什科夫號航母。但在1996年從俄羅斯退役,并被俄羅斯賣給了印度,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在印度海軍中服役。
1143.4型航母2號艦的研發就沒有1號艦那么順利了,在巴庫號下水后,蘇聯更改了設計方案,在1143.4型航母方案中增加了1143.5型航母方案的要素,同時1143.4型2號艦的建造計劃更名1143.5。名字也從蘇聯號變成了里加號,但在1983年,恰逢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去世,為了紀念這位蘇聯前書記,里加號又改名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號。但僅保留了四年,1987年又改名為第比利斯號,這個名字也沒用多久,又在1990年,因庫茲涅佐夫元帥終于被平反,為了紀念這位擔任了蘇聯海軍總司令長達18年的蘇聯元勛,名字又改成了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前后名字再也沒有改過,一直用到了現在。
說到這里插播一個冷知識,蘇聯基于1143.5型航母方案,建造了兩艘航母,一艘是庫茲涅佐夫元帥號,代號1143.5。另一艘是瓦良格號,代號1143.6。瓦良格號后來變成了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與瓦良格號有個好歸宿相比,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并沒有因為確定了名字,而有個好的結局。它與維修廠千絲萬縷地聯系,才真正開始。
俄羅斯的圣誕禮物名字確定后,庫艦的建造好像就沒有那么多波折了,反而順暢許多。從一開始,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得到了蘇聯的鼎力支持。先是收到了蘇聯劃撥的巨款,用來對造船廠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以加強造船廠的生產實力。隨后又新建和擴大了各種車間與船臺,比如0號船臺加長了30米長度,安裝了兩臺起重量各為900噸的龍門吊車,改造了大型舾裝碼頭,為了確保航母能夠出廠進入黑海,還挖深河道深度達十幾米。
有了這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加入,航母的建造工程非常順利。1982年4月1日,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動工,期間雖然因方案更改一度停工,但在9月1日重新動工,并在12月,開始組裝船體,同時飛機降落阻攔裝置也開始啟動。1983年6月,米格23、蘇27,先后試驗降落阻攔裝置。1984年,在庫艦即將完工的前夕,瓦良格號也開始動工建造,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在1985年成功下水。歷經四年后,1989年庫艦開始海上試驗,同年秋天,也開始艦載機的試驗。到了1990年,庫艦開始在黑海進行海洋試驗,半年航程達到了16232海里,米格29,蘇27,蘇25YTG教練機,卡27直升機,卡29直升機以及卡31預警機多次參加艦載機試驗,總起降次數高達454次。
按照這個試驗頻率以及訓練效果,庫茲涅佐夫元帥號馬上就要出海,彰顯蘇聯的強大。但是沒想到一場改變世界的風波突然而至,也改變了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命運。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與眾多加盟國,開始分割蘇聯留下的家產。對于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歸屬,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產生了爭議。
二戰后期,為了避免工業過于集中,蘇聯把軍工產業分包打散,其中造船業基本都在烏克蘭境內。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就在烏克蘭境內誕生的,海上試驗的過程中,也是停靠在烏克蘭境內。直白地說,按照當年繼承家產的潛規則,東西在哪里,歸屬權就屬于誰。庫艦屬于烏克蘭是毫無疑問的,當時烏克蘭也做好了接收的準備。但是由于當時在航母上值守的兵力,多數來源于俄羅斯的北方艦隊。
于是趁著風高夜黑,少數船員在北方艦隊副司令的指揮下,急急忙忙地駕駛庫茲涅佐夫元帥號駛出黑海。但是因為離開得過于匆忙,航母上的船員,只有原來的30%,大量的武器裝備,就連艦載機都沒有攜帶,更別說一些航母必需的配件了。這也為后續庫艦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只有一艘空蕩蕩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最終趕在圣誕節前夕,回到了北方艦隊的基地,提前把自己作為圣誕禮物送給了俄羅斯。烏克蘭得知這個消息后,雖然極為惱怒,但也沒有辦法,畢竟木已成舟。反觀俄羅斯,因為有了第一艘航母,極為高興。但是怎么也想不到,這艘航母日后會成為維修廠的全天候戰備合作伙伴。
維修廠的全天候戰備合作伙伴1991年蘇聯解體后,雖然俄羅斯經濟受挫,但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卻迎來了巔峰時刻。雖然庫艦因為離開得過于倉促,導致很多機體需要的部件都沒有攜帶,甚至艦載機也沒有,船員只有原來的三成,還因為俄羅斯的裁軍政策,導致大量船員退役,庫艦只剩下一個金屬外殼。但是由于俄羅斯的鼎力支持,不但配備了新的飛行部隊,還升級了艦載機,裝備了最新的蘇33戰斗機。
當時的庫艦,可以說是煥然一新,在1994年首次參加了北海艦隊的演習。1995年到1996年,還作為特混編隊的旗艦,遠赴地中海執行為期80天的遠航訓練,不但訪問了波利維亞等國,還完成了30余次導彈和艦炮設計,700余次的艦載機飛行訓練。簡單地說在1995年,庫艦一系列訓練和遠航,讓它的聲勢達到了巔峰,但這個巔峰沒有持續多久。進入1996年之后,庫艦逐漸成了維修廠的全天候戰備合作伙伴。
1996年以后,受制于國內經濟,俄羅斯海軍預算嚴重不足,導致海軍定位從遠洋海軍轉變成為近海海軍。由于航母日常維護和出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無力承擔的俄羅斯提議廢棄庫艦,甚至打算對外出售。雖然最終俄羅斯取消了出售計劃,卻無力承擔庫艦的養護。前文說了,蘇聯后期,造船廠等工業基本都在烏克蘭境內,雖然俄羅斯繼承了七成蘇聯家產,但手里卻沒有多少造船廠的技術。
再加上庫艦從烏克蘭遠道過于匆忙,導致需要的機體配件嚴重不足,而俄羅斯卻沒有錢從烏克蘭進口,只能依靠國內落后的造船廠技術生產配件。
而國內的配件又和庫艦不匹配,從而導致庫艦病患重重。再加上船員因預算不足工資較少,為了改善生活,監守自盜,從而導致庫艦處于覆滅的邊緣。1995年,庫艦的蒸汽管道,在一次航行中發生了爆炸。事后調查發現,爆炸原因是鍋爐兵誤將海水當做鍋爐使用的清水放進鍋爐中,并且維持了一天的高速運轉,從而導致管道爆炸,讓推進系統嚴重受損。雖然最后以四節的低速及時返回造船廠維修,但庫艦的推進系統,再也沒有恢復到爆炸前的狀態。為了讓庫艦重回巔峰,庫艦在維修廠從1996年修到了1998年,好不容易維修完成,但出海不到一個月,推進系統再次發生故障,只能返廠維修。而此時,庫艦七成以上的設備發生了故障,24架蘇33只有7架能夠工作,航母的燃料已經見底,發電機停止工作。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庫茲涅佐夫元帥號在造船廠的船塢中,迎來了新的世紀。
進入新世紀,俄羅斯經濟略有提升,庫艦的預算也有所提高。俄羅斯對庫艦進行了技術改進,比如更換新的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拆除導彈發射器,增加機庫面積。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方案提出后卻沒有絲毫動靜。到了2015年,因為要把艦載機改成米格29K,庫艦到摩爾曼斯克州的第82修理廠進行維修。維修一年后,因為敘利亞戰事需要,再加上俄羅斯覺得庫艦威力大增,是時候向西方展示俄海軍的實力了。但是沒想到兩次艦載機墜海事件,揭開了掩蓋俄海軍真正實力的遮羞布。雖然庫艦完成了在敘利亞的作戰任務,但這艘年邁失修的航母,讓俄海軍臉面掃地,成了西方媒體嘲笑的對象。
大概是確實認識到了庫艦的不足,2017年庫艦進廠維修,打算全面升級鍋爐系統。但是沒想到2018年底,維修過程中,浮動船塢發生斷電事故,導致2臺塔吊倒塌,其中一臺砸中甲板。雖然沒有傷到關鍵位置,但也讓庫艦沒有后船塢能夠停靠,曾經一度讓庫艦的維護陷入困境,后來只能把庫艦拖往摩爾曼斯克星造船廠進行后續的維修。但在2019年,庫艦因操作不當,發生火災,著火面積超過了600平方米,到了2022年,仍在維修的庫艦再次發生火災。就這樣,在火災與維修的磕磕絆絆中,庫艦來到了2024年,據俄羅斯表示,它有望在今年重回海軍參戰備值班。不過根據它以往的維修記錄,沒有多少人有信心能夠看到庫艦重回艦隊的那一天,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