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宛如一顆令人膽寒的流星劃過。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爭議。其統治手段之強硬、行事風格之果決甚至殘忍,都給當時及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將他與納粹的恐怖行徑相提并論,雖這種對比未必恰當,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他的威懾力。他在位期間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對國家政治體制進行了諸多變革。然而,他的暴躁與猜忌也導致了一系列悲劇事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伊凡雷帝的世界,探尋他復雜多面的人生。
俄國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他有一個更熟為人知的名字,“雷帝”伊凡。俄語中人名的組成與中文不同,其全名組成先后為名、父稱、姓,中世紀的名字早期大多來源于宗教,如約翰等大多取自圣經中的人物或基督教的圣哲,同樣伊凡的名字本意就是指“上帝的恩惠”,世俗中也多代表強悍、冷酷、霸道等代表男子力的意思。而由于伊凡四世的父親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加上瓦西里的男性名父稱的詞尾耶維奇即組成瓦西里耶維奇。雖不及哈布斯堡,留里克這個瓦良格人的傳奇酋長的名字,是留里克王朝大大小小君王流淌的血脈之源,這個傳奇的名字將以姓的形式,伴隨每個大公、沙皇度過他的一生,其中也包括伊凡四世。
在提到雷帝伊凡時你會想到什么,雖然你說不出它的名字,但強烈的記憶回傳會讓你第一時間想起這副誕生于1885由俄國畫家
列賓完成的《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早些時,他也曾在1870年至1873年間畫下《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另一作。一位老人抱著他的兒子,鮮血從他的指縫中滲出,瞪大的雙眼里有驚恐、有無助,隱約中浮動對暴怒的身影后悔,那個身影殺死了自己的繼承人,時年27歲的伊凡·伊萬諾維奇,但囿于喪子之痛的他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將導致自862年開始的留里克王朝的絕嗣。滾落至地的笏杖擲去的起因,僅是因為伊凡·伊萬諾維奇的第三任妻子,違反了當時東正教的婦女著裝要求。隨后,俄羅斯人民奇怪的接受了來自沙皇的命令:平冤,以換取兒子的寬恕。3年后,伊凡在下棋時中風去世。伊凡三世即伊凡四世的祖父,通過一系列集權官僚和君主專制的手段,即通過殺死波雅爾改變繼承規則和推行義務兵役制,將莫斯科大公國完成由封邑制度與君主專制的轉變,使得其成為東歐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一躍成為地區強權。伊凡三世主要通過在全羅斯實行農奴制,建立配合封建制度的統治者剝奪農民的法律即1497年的《法典》,并從軍事政治方面合并的羅斯經濟。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伊萬諾維奇兩世通過戰爭與外交不斷合并全羅斯的土地,通過對金帳汗國撒萊的多次戰爭,徹底打破韃靼枷鎖,脫離進貢的從屬地位,通過對立陶宛的多次戰爭,收復自基輔羅斯時期被侵占的古羅斯法理領土,這大大擴張了莫斯科大公國的封建領土,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傳奇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一樣,伊凡三世憑此成為俄羅斯人的大帝。
伊凡三世在1472年迎娶了羅馬即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亞·巴列奧略,在政治上除了整飭法制,由此在完成對東正教正統的繼承,逐漸完成東正教中心由君士坦丁堡主教區至莫斯科主教區的轉移,完成法理上對羅馬皇帝的繼承即第三羅馬普斯科夫修道院為此背書“所有基督教王國匯合成為一個國家,全世界只剩下一個東正教國王,莫斯科是繼西帝國和東帝國后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羅馬”,這將成為俄羅斯帝國對外擴張的合理性來源。由此與神羅皇帝同用雙頭鷹,兩者地位從宗教法理上同等,成功繼承獨裁者頭銜“沙皇”。伊凡三世和其子瓦西里三世·伊萬諾維奇還褫奪了原先諸侯的領地,公國轉為由其政府官僚統治的省,而這些政府官僚不再由杜馬擔任,而由新階層“宮廷貴族”擔任。最重要的是,莫斯科大公不再與其他波雅爾即實地貴族討論政策的可執行性,全權由伊凡三世定奪,波雅爾能做的事即無條件遵從。莫斯科由公國頭銜變為首都,莫斯科大公頭銜變為書面頭銜“全羅斯沙皇”,由于受金帳汗國即蒙古人的統治剝削影響,不同于東帝國的皇帝,羅斯沙皇是更具有游牧性質、東方性質的君主專制。但第一位被真正冠以“全羅斯沙皇”頭銜的留里克君主,是伊凡四世。可在專制集權和宗教整合的背后,是新生國家、飽受戰火荼毒的殘破之軀,這點在精神文化方面尤為突出。
瓦西里三世1526年迎娶俄國貴族格林斯基家族的葉連娜·瓦西里耶芙娜·格林斯卡婭,四年后伊凡出生,再三年即位,史稱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即位五年后,攝政的母親葉連娜被毒殺,權柄由格林斯基家族的政敵舒伊斯基掌握。權臣林立,派系分明,格林斯基較幼小的伊凡更像一個君主。前者假意聽從王的旨意,卻從不將政事過目于伊凡。雙親早逝,如履薄冰的伊凡在痛苦中通過不斷的讀書以求心靈慰藉,以求成長,以待春來。1543年伊凡四世成功將痛苦分享給舒伊斯基家族領袖,也是權臣安德烈·舒伊斯基,安德烈在以叛國罪被處死后,伊凡四世下令,將他的尸首曝于荒野,由獵犬分食,并借由祖、父二人的政治遺產,于1547年在克林姆林宮的圣母升天教堂,由大主教將莫諾瑪赫皇冠賜予伊凡四世,自此“沙皇”正式與全羅斯統治者綁定,莫斯科大公國也升格為“俄羅斯帝國”。同年6月莫斯科發生大火,克里姆林宮與半座城市被焚毀,4000余名市民死亡或失蹤。不盡于此,市民高舉焚燒之火,將憤怒發泄在政變頻發動蕩不堪的莫斯科統治階級,要求處死在舒伊斯基倒臺后掌權的沙皇外戚格林斯基家族,伊凡四世同意了市民的要求,沙皇的舅父米哈伊爾·格林斯基被起義市民打死,在懺悔后平息了民亂,并且伊凡四世由此正式登上政治舞臺中心,在政治、軍事領域大放異彩。
伊凡四世的政治初始主要參考會議參與人員的議政、理政,這個會議的名字后世普遍稱為“重臣會議”也就是“重臣拉達”,以此在走出臺前后,整理朝政。躊躇滿志大權在握的伊凡四世與1549年,在會議的輔佐下,開始著手改制由伊凡三世初步制定的法典,撰寫改革制度規章,即俄國歷史上第一個包含較為全面的成文法典《伊凡四世法典》,這將成為后世俄國法律不斷完善擴展的參考標本,法典包括政、法、財、軍、宗等各個社會政治方面的具體描述,也明文規定了地方與中央的權利分配和義務歸屬。法典的完善和執行一直延續至1560年。在軍事方面的顯著政策是《貴族會議關于屯扎和守備勤務決議》,并以此完善了常備軍的募集、勞役以及對應的軍事指揮體系,通過明確封建貴族的軍役標準、規范戰爭的獎懲措施,大大整頓俄國地方部隊的勤務和調整俄國邊境守備與屯扎勤務,以應對頻繁的擴張和對外戰爭,整合了貴族的封地征召兵和私兵,統一加入以伊凡四世親自組織征召的常備軍團“射擊軍”為核心的俄國國家常備軍,其特點參考了貴族訓練體系和東羅軍區政策,即統一訓練、領取軍餉的脫產軍人體系。諸多軍事政策將極大增加俄國中央的軍事實力和征召兵人數,具體人數大約在25萬至30萬之間,此為征召兵和常備軍總數,為俄喀戰爭提供了大量的兵力來源。這套法律體系為俄國建立強大的常備軍奠定了法律基礎。
在軍事方面規整、改革時,其參考依據、政策合理性來源于何處?答案是與軍事改革同時發生的對外軍事戰爭,當時的俄國軍隊、軍制、軍人就是處于一邊作戰,一邊改革的雙重處境。在祖先“頓河咆哮”和伊凡三世的烏格拉河對峙后,俄國人對蒙古人的恐懼早已蕩然無存,如今他們心中所想的是讓蒙古人蕩然無存,徹底消失在阿斯特拉罕,逐出伏爾加河以西。
戰爭前夕,以喀山、大帳和克里米亞等金帳汗國的繼業者、分裂者對俄國的入侵主要以農村地區為主。俄國人以城市堡壘為核心修建防御體系,加以小型城墻完善地區防御,但脆弱的農村地區由于缺少財政人力,是被掠奪、焚燒的常客。此時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金帳汗國遺民被當時的東歐國家稱之為韃靼人。韃靼人對羅斯地區的入侵以掠奪為主,除了財物、牲畜等財產外,韃靼人對東斯拉夫人的擄奪、販賣,成體系的奴隸貿易已持續數百年時間。大量被擄掠的東斯拉夫人被販賣給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政權,最大的買主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大的賣主是以克里米亞半島為核心的克里米亞汗國。這樣的人口販賣一直持續的日后多次的俄土戰爭。而此時分裂且互為敵手的汗國,已然無法在周旋于統一的俄羅斯帝國眼底。
1552年伊凡四世開始了他人生第三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這次戰爭也是第三次喀山遠征。在1547年,新沙皇就已經開始了對喀山汗國的第一次戰爭,由于冬季出征外加遠征所需的路程接近800公里,在物資輜重大量損失在征途中的情況下,伊凡四世借由上帝的名義順勢折返。三年后即1550年俄軍在開春時發動了對喀山汗國的第二次戰爭。兩次戰爭都避開溫暖的夏季,原因在于下諾夫哥羅德和喀山城處的伏爾加河沿岸在夏季由于冰雪融化、河流凌汛以及頻繁的降水會產生大面積的沼澤地和小規模河網、地表徑流,而喀山汗國的首都喀山城是伏爾加河沿岸最堅固的堡壘,這迫使俄國軍隊要在軍隊武器輜重中加裝大量的火炮火藥,而夏季的地形河流以及氣候既不利于攻城戰火藥的使用,也不利于后勤物資的運輸。在第二次喀山攻防戰中,俄國軍隊已然攻入喀山城雙層石制城墻的第一層,進入壕溝后,依托內墻的大量小心堡壘成功將俄國軍隊拖入夏季,擔心身后伏爾加河水位上升,河面增加會使城外俄國軍隊后路被阻的伊凡四世責軍撤退,此時的他不久前剛過完二十歲的生日。1552年6月,伊凡四世率軍于夏季出征,軍隊總數在10萬至15萬之間。出征時間的選擇是因為這一年的俄羅斯和1547年的夏天一樣,非常干燥。數量龐大的俄羅斯軍隊在遠征途中,除了被韃靼人騷擾外,數量不小的士兵被記錄死于缺水與高溫。俄軍到達喀山城地區后,駐軍斯維雅依斯克,以此在8月23日開展對喀山城的攻城戰,誰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將會戰至流盡喀山人的最后一滴血。俄軍主要在白日對城墻發起進攻,而俄軍的炮彈轟鳴則是晝夜不停,因為如果戰爭持續到冬季來臨,殘酷的冬將軍會立馬使這場夏季戰爭告終。而精銳可汗衛隊早已在戰爭初始由喀山汗王亞德加汗親自率領,沖入俄羅斯軍隊的戰壕,多次受阻于沙皇的射擊軍,在蒙古-突厥式戰鼓中血肉橫飛,這也意味著在戰爭的初始,雙方就以及精銳齊出,殺紅了眼。除了普遍的塹壕戰外和圍城切斷水源外,俄軍在德國工程師的指導下開始地道、坑道作業,一直挖到城墻下再放置炸藥破壞城墻地基。即使城墻倒塌喀山人以廢墟為工事死戰不退,挫敗了俄軍整個9月的進攻,同月,城內瘟疫爆發。城外的韃靼人的騎兵在發起迂回進攻后,被波雅爾騎兵擊潰,韃靼騎兵首領雅潘查戰斗到最后一刻,直到一名哥薩克將他的腦袋砍下來插在矛尖上。總攻開始了。在不斷的炮火轟鳴中,在雙墻中的壕溝被尸體填平后,俄軍成功攻入內墻,但陡然降低的溫度,讓所有明白10月到來了,留給俄國人的時間不多了。伊凡四世下令將俘虜圍捆在木樁上,以其生命威脅城內的韃靼人,但不料其直接放箭射殺了韃靼俘虜:與其讓你們這些下賤的基督徒殺死我們的穆斯林兄弟,不如用我們的清真之手給他們了斷。勸降使者的頭顱也從修補的廢墟后扔來。在七個精銳兵團同時沖入內城發起總共時,喀山人仍竭盡抵抗,惡戰仍然在整座喀山城中進行著。俄軍奪取每一條街、每一幢房屋都要經過激烈的廝殺。部分俄軍攻入集市后受珠寶誘惑,不顧戰爭的進行,大肆搶掠,韃靼士兵以此為突破口趁機發動反攻,伊凡四世在將軍的又一次勸請下披甲親征,投入了最后的預備隊——沙皇親兵。
俄國人獲得了最后的勝利。喀山都督已經率領殘存的士兵撤進了王宮,隨后戰死在攻入王宮的俄國士兵手中。喀山伊瑪目庫爾·謝里夫和他的學生一同戰死在清真寺,隨后清真寺被摧毀焚燒。戰至夜幕降臨,俄軍已經控制了喀山全城,喀山汗葉底格爾被沙皇俘虜,喀山城中的穆斯林被屠戮殆盡,清真寺被全部摧毀。城破七天后,漂滿死尸的河水仍無法飲用。百年國祚的喀山汗國宣告覆滅。
由此俄羅斯和韃靼人的斗爭形式徹底逆轉,東歐草原上,沒有人能在阻擋俄羅斯的鐵蹄與火炮。三年后即1556年撒萊的阿斯特拉罕汗國被吞并,薩萊楚克城的諾蓋汗國被征服,次年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稱臣于伊凡四世。在南邊對韃靼人的征服并不順利,這并不是由于克里米亞汗國擁有堅固的堡壘和頑強的戰士,而是日后俄羅斯的命中宿敵奧斯曼帝國蘇丹的援助與阻撓。盡管如此,經過數次戰爭,俄羅斯還是在1572年擊潰了最后一個韃靼人游牧政權克里米亞汗國。
在西方伊凡四世的野望也從未停止。由于俄羅斯迫切的需要一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伊凡四世開始了對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征伐,而利沃尼亞騎士團迅速求援與他的盟友獨立后的瑞典王國。瑞典人用連蒙古人都為之折腰的要塞堡壘群成功阻擋了俄羅斯人數個世紀之久,并且令波立聯邦也無功而返。俄羅斯在對波立的戰爭中也是飽受苦楚,因為此時波立的國王是來自匈牙利大貴族巴托雷家族的斯特凡九世·巴托里,而他是波蘭史上最強大最有野心的國王之一,并且他將波蘭立陶宛聯邦帶入的鼎盛時代。斯特凡九世·巴托里率軍一度攻入伊凡四世所在地區,最近距離不過四五公里。1581年亞姆—扎波利斯克停戰協定簽訂,長達二十五年的立窩尼亞戰爭停止,利沃尼亞大部歸波立所有,伊凡四世大敗而歸、無功而返、功虧一簣。俄羅斯的擴張似乎就此截然而止。同年伊凡四世弒子。
恐怖時代的到來,與對外戰爭一樣血肉橫飛、暴力遍及的,是俄國“大動亂時代”的內政,而他的開創者,正式伊凡四世。貴族和宗教領袖由伊凡四世解決。1560年伊凡四世的摯愛也是他的第一人妻子安娜塔西亞·羅曼諾夫娜去世,伊凡四世還算正常的精神和他的統治徹底墮入黑暗,漆黑到史學家認為是梅毒扭曲了他的神智。
早在1553年,伊凡四世患重疾,他要求波雅爾向他的幼子效忠,但遭到反對,波雅爾提出令伊凡四世的弟弟,親王尤里擔任繼承人,而尤里就是在喀山攻城戰中,為親征的伊凡四世代管內政的重要留里克家族成員,這為日后伊凡四世對波雅爾開展的大規模屠殺留下根據。伊凡四世認為自己的妻子是由其親信也是“重要會議”成員的阿達舍夫和西爾維特斯謀害的,莫斯科大主教參加審判之前,兩者被處死,其背后親信及家族成員遭受不同類型的處罰和流放,乃至整個“重要會議”所有的參議成員迅速被提審,或處死,或流放,其家族或全部處死,或全部流放,少數得以幸免。于此同時自1558年開始曠日持久的利沃尼亞戰爭,俄軍遭遇瑞典、波蘭攻擊,慘敗,戰爭形式急轉而下。戰士死于兵械,臣民死于權柄。1564年,伊凡四世離開莫斯科,宣布不再管理這個國家,在得到莫斯科大主教授予“處死”宗教許諾后,帶著“特轄制”回歸莫斯科。“特轄制”將俄羅斯富庶的、人口較多的地區設為“特轄區”由沙皇自己直接管理,占俄羅斯時控面積約三分之一。由“特轄軍”接替貴族管理土地,并且開始由“特轄軍”作為暴力機器,在沙皇的命令下,主要屠殺封建王公和大貴族,但其仆役和波及的市民、農民更是不盡其數。莫斯科大主教即莫斯科主教區牧首“菲利普”因妨礙“特轄軍”執行軍令被勒死,莫斯科教會遭洗劫。1568年由于俄軍在利沃尼亞戰爭又一次遭遇慘敗,克里米亞汗國持續洗劫了俄國南部,伊凡四世懷疑一直有獨立和共和傾向的諾夫哥羅德于白海和波羅的海在與瑞迪人貿易時叛國,
親自率領“特轄軍”洗劫了諾夫哥羅德和沿途的一切村鎮。城中貴族、平民,從老人到嬰兒以“叛國罪”或“沙皇的敵人”被屠殺。一些士兵把捆住手腳的婦女和小孩扔進冰冷的河水里,還有一些士兵乘船在河中巡視,用斧子砍死那些浮出水面上的人。有些諾夫哥德人被綁著雙手吊了起來,放在火上烤;有些人則被剝得精光,拴在雪橇上,拖著穿過全城。直轄軍頭目害怕事態擴大,曾建議停止屠殺,也被伊凡四世下令處死。這座當時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抵擋住了基輔羅斯抵擋不住的蒙古人的入侵,傲然于波羅的海的明珠,毀于一旦。伊萬使用受圣經啟發的折磨來重建地獄的苦難,對死刑案下達詳細的命令。他在1570于莫斯科紅場觀賞被自己發明的刑具、刑法折磨致死的百余人,其遭受了無情的酷刑,許多人被淹死、勒死或被鞭致死。1581年11月16日伊凡四世權殺了自己的繼承人,三子費奧爾多繼承皇位。同玫瑰戰爭和一戰一樣,費奧爾多也是個弱智,在為其
安排了四個輔政大臣后,伊凡四世于1584年3月去世。1598年,俄國沙皇費奧多爾去世,沒有留下子嗣,留里克王朝絕嗣。考古分析證明,沙皇伊凡四世死于汞中毒。經濟方面對外的持續大規模戰爭使俄國平民稅收負擔上漲300%供以戰爭,過重的稅賦使得大規模自由民、農民外逃,田地撂荒,一些地區(莫斯科)人口和耕地面積下降了90%,“特轄區”使得地區中心人口大規模減少,且服役貴族的大規模清洗,破壞了俄羅斯基層的基本統治體系,農奴數量加速上漲,貴族走投無路,只能自賣成為戰斗仆從,社會危機還是促使越來越多的貴族和民眾選擇成為契約奴隸。
伊凡四世如同他的名字一樣過完了強悍、冷酷、霸道的一生,他切實成為同時做到了第一位“沙皇”應有的功績,也成功樹立我們熟知“沙皇”的刻板印象。悲慘的童年留給他的是悲慘的晚年。
(芝蘭學社)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