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杰出女性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馬大腳便是其中之一。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發妻子,一代皇后。馬大腳出身平凡,卻有著不凡的膽識與智慧。在元末亂世,她與朱元璋攜手同行,不離不棄。她不似尋常女子裹腳,一雙大腳在動蕩歲月里陪她奔波。她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朱元璋,更在關鍵時刻為其出謀劃策。馬大腳以賢德之名聞名,母儀天下,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她跌宕起伏、令人贊嘆的傳奇人生。
精品長文創作季?
在中國歷史上,皇后們往往以其美貌、智慧和權力著稱。然而,有一位皇后,她的人生充滿了獨特的傳奇色彩,她的名字叫做馬大腳。
馬大腳的真名叫馬秀英,她出生在一個普遍認為小腳美的時代,由于她堅持不裹腳,就被人取了一個外號叫“馬大腳”。因她這種與眾不同的行為,讓她在一群裹腳的女性中顯得格外突出。
雖然她的名字聽起來有些平凡,但她的一生卻是充滿了波瀾壯闊的經歷。
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的馬秀英,從小便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明才智和堅定的意志力。她并不滿足于平凡的生活,而是立志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那個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但馬秀英卻偏偏不信這個邪。她勤奮好學,不僅精通詩詞歌賦,還擅長武藝騎射。
隨著時間的流逝,馬秀英的美貌和才華逐漸傳遍了四方。
父親馬公繼承了祖上的財富,為人十分樂善好施,但正是因此,馬家的光景也一日不如一日,馬氏的母親鄭媼就在這樣的家境下去世了。
后來馬公不知怎么招惹了黑勢力的妒忌,為了逃難而不得不將自己的女兒托付給當時紅巾軍的領袖之一郭子興和他妻子張氏。馬氏在家里過得便是錦衣玉食的日子,這下忽然到了一處全是舞刀弄槍的地方,她不得不把自己武裝起來,做一個堅強的女子。
父親去世后,馬秀英便靠著自己能文能武的能力,投靠在了滁陽王郭子興的帳下,做了郭子興的養女。
明太祖朱元璋投身到了郭子興的義軍中,這是朱元璋人生的重要起點,也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才得以認識了這位馬姑娘,一位他相愛一生的女人 。
據說,在一次朱元璋因為郭子興兒子的挑撥離間被郭子興處罰,關起了禁閉,并罰他不許吃飯。馬秀英得知后,從廚房偷偷拿了一個剛出鍋的饅頭,準備給朱元璋送過去。
就在馬秀英送饅頭的途中,遇到了義母張氏,為了不讓母親發現自己偷偷給朱元璋送飯,她就把饅頭揣進了懷里,結果,前胸都給燙傷了。這件事讓朱元璋深深感受到了馬秀英對他的深情厚意 。
經過這次事件,朱元璋對馬秀英的感情更加深厚,他們的關系也因此變得更加親密。
在朱元璋逐漸攻占了更多的地方之后,馬秀英依然是那么的節約,那么的勤勞,不僅將家務料理得很好,就連朱元璋軍隊里的士兵,她也都會照顧一二。她的付出和支持,讓朱元璋對她更加敬仰和感激 。
朱元璋稱帝后,立即封馬秀英為皇后,他們的婚姻生活雖然充滿了挑戰和困難,但他們始終相互扶持,共同面對。
馬秀英以其聰明才智和高尚品質,贏得了朱元璋的深深敬愛,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
朱元璋在一場戰斗中被敵人圍困,馬皇后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引開了敵人的注意力,幫助丈夫脫險。
作為皇后,馬秀英并沒有沉溺于權力和奢華中。相反,她積極地參與護衛軍,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許多貢獻。她關心民間疾苦,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
雖說她被冊封為皇后后,理應享受榮華富貴,但她拒絕了。不僅每天親自操辦朱元璋的一日三餐,平日里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舊不堪,馬氏卻毫不在意,只道是勤儉節約,執意不肯換新的。
她賢良淑德,自是古代好妻子的典范,不然朱元璋也不會把朱棣過繼到她名下撫養,也不會屢次聽從她的諫言對一些“罪臣”寬容以待。
但光是賢惠也不夠,能讓一國之君傾心相待、讓疑心病很重的朱元璋百分百信任,馬氏還不可或缺地在朱元璋的人生路途中起到了指點迷津的作用。
她非常注重節約,主張勤儉持家。時常提醒朱元璋要勤儉治國,不能奢侈浪費。在她的影響下,明朝初年的政治風氣非常清明,各級官員都秉持著勤儉節約的原則治理國家 。
當朱元璋在前線與陳友諒對峙相持的時候,馬氏就在后方慰藉士兵,在物資短缺的時候還親自為士兵縫制衣裳和鞋子。
后來朱元璋節節敗退、陳友諒兵臨城下,城中軍心潰散、百姓紛紛攜款逃難的時候,馬氏卻不為所動,只將自己的財產悉數拿出奉獻給軍隊,一切的一切無疑在很大程度上為朱元璋穩定了軍心。
馬氏正了正色答道:“陛下你這樣說就不對了。如今您做了天下人的父親,而我有幸成為了天下人的母親,既是母親,孩子的安定與否,我怎么可以不過問呢?”朱元璋頓時肅然起敬。
她還倡導文化教育,推動社會進步。她認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提高國民的素質和國家的整體水平。
因此,她積極推廣教育,讓更多的平民百姓能夠接受教育。此外,她還創辦了皇后學院,親自教導年輕的宮女們詩詞歌賦等文化知識。這些舉措對于提高女性地位和推動文化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她的努力下,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
馬秀英雖然處事柔順無爭,但外柔內剛,面對人世的一切風云變幻有著無比的勇氣、充分的智慧及明智的判斷,足以稱得上“鐵腕女人”的稱號。
明太祖朱元璋常在宮里的西樓上處理政事,她常常在外面探聽,如果聽說丈夫發怒,便等到他回宮的時候詢問他:“今天為什么事你發那么大的火兒?”
她不怕他不高興,重重地說他,“你都有五個兒子了,積點德吧!動不動就殺人,難免有冤枉。活人性命,子孫才有福氣,國家也才能長治久安。
為了不冤枉別人,馬皇后看見丈夫怒責宮人的時候,自己也假裝生氣,叫人扭送宮正司(管理宮中人役的機構)治罪。
明太祖不明白,認為自己就可以懲罰,何必要送宮正司呢?皇后便乘機對他說:“當帝王的不要以喜怒、好惡來懲治或獎賞別人。你發火的時候,就容易出偏差,處罰不當。送宮正司便能斟酌情況,公平處理。”
正因為有馬皇后苦口婆心的規勸,明太祖才少做了許多莽撞的蠢事。
記得當時江南有個大財主叫沈秀,請求出錢犒賞三軍,明太祖大怒,認為一個老百姓要慰勞皇上的軍隊是收買軍心,是居心險惡,圖謀不軌的行為,非殺了不可。最后還是經馬皇后解勸,才留了沈秀一條性命。
他不管龍子龍孫那一套,誰不好好學就加以訓斥,甚至還要體罰。有次小兒子仗著父親是皇上,調皮搗蛋。
李老師氣急了,在頭上敲了他幾下,他便哭著到父親跟前去告狀。明太祖一聽就火了,臉拉得老長。
馬皇后見事情不好,忙說:“你干啥呀?老師教書管孩子,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你生什么氣!”一句話提醒了明太祖,于是他撫摸著小兒子的頭說:“好啦好啦!以后可得聽老師的話。”
宋濂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又是有功之臣,也曾經當過諸皇子的師傅。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殺,宋濂的孫子宋慎也被牽連進去。因此明太祖逮捕了宋濂,定成了死罪。
馬皇后知道這件事之后,對丈夫說:“鄉下人給侄男子弟請個老師很不容易,所以老百姓對先生都十分敬重,一向很有禮貌,善始善終。我們帝王家就更應該這樣。何況宋先生早已告老還鄉,隔得那么遠,孫子的事情爺爺并不一定知道。你不能殺他。”
明太祖不聽勸,堅持要殺。馬皇后心里十分難過,在和丈夫同桌吃飯的時候,不吃肉,不喝酒,也不說話。
明太祖見她反常,便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了?”皇后回答說:“不是。宋先生快要死了,我們沒有按照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我只能為他祈禱、修福。”
明太祖被皇后的情緒感動了,心里也有點不好受,放下筷子沒有再吃下去,第二天便赦了宋濂的死罪。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秋天,這位賢德的大腳皇后得了重病,朝廷內外都十分憂慮,為她尋求良醫。
但是她深知丈夫的缺點,什么藥都不吃。明太祖焦急地問她原因,她說:“如果吃了藥救不了我的命,你會治醫生死罪的。”不管明太祖怎樣勸說,她一點藥也沒沾唇。
寧愿自己病死,也不叫丈夫枉殺一人,多好的心腸啊!就這樣,病很快惡化了,臨終時明太祖俯身輕聲地問她:“你有什么話要說嗎?”馬皇后語言艱難地對他說:“希望你改改脾氣,求賢納諫,對待功臣善始善終;把子孫教育好,使天下臣民各安其所。”說完就咽了氣,死時才五十一歲。
這是馬氏死后,后宮為其寫的一首挽歌。
《明史》稱贊馬皇后說:“從太祖備極艱難,贊成大業,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史書》也稱馬皇后為“千古賢后”,真實的馬皇后不虛于此譽,明、清諸后乃至民婦更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