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沿著黃河探尋非遺魅力,曹州面人便是其中一顆耀眼明珠。曹州面人歷史悠久,起源于山東菏澤一帶。它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藝人之手揉、搓、捏、掀,再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這些面人題材廣泛,無論是神話傳說里的仙魔角色,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動物,都能被完美呈現。在過年這個喜慶時刻,曹州面人更是增添了節日氛圍,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讓古老非遺在新的時代煥發出別樣光彩。
曹州面人是一種民間生命力較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扎根于民眾生活。它以細小麥面和江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入適當顏料,分別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團,用鍋蒸熟配上適量防腐、防蛀、防干劑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骨簪、花紋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種各樣的塑像。
“天下面塑出穆李。”據碑文記載,1852年(清咸豐二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云游藝菏澤,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由塑動物、瓜果發展到塑人物,使面塑初步形成藝術品,形成了今日的“曹州面人”。從此,曹州面人逐漸脫離民間祭神“花供”的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于一體的民間工藝品。
2008年6月7日,面人(曹州面人)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曹州面人鄉土氣息濃郁,造型豐富,形象逼真傳神,這個春節,來菏澤一睹曹州面人的風采吧!
手繪制作: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劉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