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平是葉帥長子,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政治生涯中,他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與深厚的為民情懷。曾擔任廣東省長期間,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浪潮,以務實的作風推動廣東經濟建設,讓廣東在全國發展中走在前列。憑借著多年的辛勤付出與杰出貢獻,他在晚年官至副國級。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優秀的領導干部,擔任過副市長,夫妻二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攜手走過人生風雨。葉選平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的奮斗史,更是時代發展的見證,激勵著無數后來者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不懈努力。
十大元帥中,葉劍英元帥以參謀出名,總是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毛主席稱贊他“呂端大事不糊涂”,周總理留文:“板蕩識忠臣”。
七十年代,葉帥又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穩定了大局。于公,葉劍英投身革命,是毛主席身邊的好幫手。于是,葉劍英培養了葉選平這個優秀的長子,為中國經濟的騰飛保駕護航。
1924年,葉劍英和妻子馮華喜結連理。婚后,二人無暇享受甜蜜時光,葉劍英就受廖仲愷的邀請,急忙參與了黃埔軍校的建立。11月份,長子葉選平降臨世間。
中國有一句古話“忠孝不能兩全”,葉選平出生后,父親常年忙于革命,很少陪伴自己。一直以來,葉選平和母親生活在梅縣雁洋下虎村。這里山清水秀,確實是一個好地方。
少年時,葉選平就讀于中山紀念中學。父親將其送到此處,用意再明顯不過,就是希望兒子能繼承中山先生的遺愿——富國強民,改變中華落后的局面。可時代的洪流還是流到了廣東地界,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讓葉選平中斷了原有的生活軌跡。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葉選平就不得不避難,來到延安,進入自然科學院機械系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葉選平是自然科學院第一屆畢業生。幾年的求學轉瞬即過,畢業后的葉選平被分配到延安兵工廠,當了一名機械師,生產武器彈藥。
1949年,國民黨敗逃臺灣,新中國也隨之成立。國內安定,但不意味著可以“擺爛躺平”。工業化的建設是頭等大事,這就需要大批的專業人才。
彼時,中蘇關系因意識形態同屬一個陣營,互通往來,中央挑選了大批知識青年留學蘇聯。葉選平根正苗紅,又是機械師,還在沈陽第一機床廠有過生產經驗,理所當然是最早的一批。
1952年,葉選平乘坐火車來到了莫斯科,學了兩年的機床理論知識。回國后,葉選平擔任總工程師,完成了多項生產任務。可惜的是,在特殊時期,葉選平因身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改革開放后,中央決定要設立經濟特區,作為一個試驗田。思來想去,廣東就是一個最好的省份。
一來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二來離香港較近,可以得到資本的助推;三來靠近南海,交通方便,便于同外國進行商務往來。鄧公還曾說:“你們就在廣東殺出一條血路,干出成績。”
從1980年開始,葉選平就來到廣東,出任副省長,專管科技建設。同年,葉選平在九月召開了廣東省科技檔案工作會議。在會上,葉選平對在場的科技工作者說道:“四化建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其中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你們要努力搞出一些科研成果,為大家建立信心。”
在省委工作了幾年,葉選平又來到地方,出任廣州市市長,完成了許多市政建設,興建了許多便民設施。
1985年,葉選平晉升廣東省省長,并且在連任時,他獲得了746張選票。從選舉結果來看,足見葉選平得到了大多數同志的擁護和支持。
1990年,北方的政治風波吹到了廣東,葉選平召開了武委會。他提到:“當前,穩定是第一位的,廣東是改革開放的綜合試驗區,是祖國的南大門。我們和港澳臺靠的比較近,千萬不能出岔子。只有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才能爭取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不能有了些成績,就掉以輕心,疏忽大意。”
九十年代中期,中央提倡干部年輕化,年已七旬葉選平不適合再繼續擔任地方大員職務。因此,葉選平主動退位讓賢,卸任了省長職務。
1991年4月,全國政協會議,葉選平當選為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
在個人生活上,葉選平深愛著妻子吳小蘭。吳小蘭是一位機械專家,和葉選平聊得來,還曾是深圳市副市長。另外,吳小蘭還是名門之后——吳玉章的外孫女。
2019年,葉選平因器官衰竭,在廣州病逝。相信人民不會忘記葉選平同志,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