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指的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一重要理念是鄧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明確提出的。在當時復雜的歷史背景下,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有著深遠的意義。它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確保了國家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如今,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四項基本原則依然是我們必須始終堅守的底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根基。
1979年3月30號,鄧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央召開的理論務虛會上首次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即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毛澤東思想思想。這個原則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其核心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它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國家體制,黨的領導地位,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指導思想。
鄧公首次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是全黨團結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的共同的政治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基本保證。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它與改革開放政策構成了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
鄧公講話中
同年4月,在中共領導人中,鄧小平提出了建設經濟特區的思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當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習仲勛,楊尚昆談到,要發揮廣東省的優勢時,鄧小平提出了建立經濟特區的問題。他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議,經研究,派古牧帶領工作組赴廣東,福建考察,同兩省領導共同研究特區的問題。
考察組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確認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具有建立經濟特區的諸多便利條件。地亞熱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對發展旅游,住宅業對吸收僑資,外貿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位于東南沿海港口良好,廈門有通商的基礎。
深圳,珠海毗鄰港澳,對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擴展對外貿易,獲取國際經驗信息,考察現代資本主義都非常便利。華僑之鄉對吸引華僑回國辦企業投資資源,祖國建設影響深遠。此后中央研究決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立經濟特區。
建設中的深圳特區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