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543》這部劇一經播出便引發廣泛關注,其背后的原型故事更是充滿傳奇色彩。除了主角的精彩事跡,配角所對應的原型人物同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在真實的543部隊戰斗歷程中,每一位戰士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或許不像主角那樣被大眾熟知,但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英勇無畏。他們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專業技能,面對敵人先進的武器裝備,一次次成功完成防空作戰任務,為保衛祖國領空安全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些配角原型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尋與銘記。
青春回憶殺電視連續劇《絕密543》,在生動準確地刻畫了肖占武和我軍首長形象的同時,對配角們的塑造也非常成功。而他們在現實中也是有原型的。
齊五一的原型是張治國、何方及陳輝亭三人的合體。張治國是從雷達某團參謀長的崗位上,調到二營任參謀長的,但是他沒有接替岳振華擔任第二任二營長。二營的第二任營長叫何方,但是他在任期間因美國在U2上裝載了13系統電子干擾設備而未能擊落敵機,由陳輝亭接任他擔任第三任營長。劇中齊五一的故事情節都是以他的事跡為藍本創作的。
劇中人物齊五一
陳輝亭
陳輝亭是山東省青島市人。1950年10月參軍。在岳振華的高炮某團司令部作戰股先后任工作員、見習作戰參謀、參謀。1952年4月隨高炮團赴朝鮮參戰。他超強的應變能力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深得岳振華賞識。二營組建時,岳振華聽說原來選調的引導參謀未通過政審時,立即指名將其調入二營。調過來后才知道所謂引導參謀是蘇軍的叫法,實際是引導技師。因為引導技師技術性很高,陳輝亭不適應這一崗位。岳振華指派他挑選出新的引導技師后,改任營司令部作訓參謀。所以有了劇中齊五一不愿意羅大當引導技師的橋段。
陳輝亭參加了二營十年機動作戰和六次戰斗的全過程,并逐步從指揮連長、營參謀長、副營長直至營長。擔任營長時親自指揮擊落美147—H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一架,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兩次。但和劇中不同的是他是在岳振華升任高射炮兵獨立第四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后,由他擔任二營營長時指揮擊落敵機的,而不是劇中臨時代替岳振華指揮。也就是現實中并沒有肖占武因汽車故障沒有趕上戰斗的情節。
但是劇中因為空軍失誤而險些被二營擊落的事情也不是發生在岳振華擔任營長的時候,而是發生在陳輝亭當營長的1968年,和劇中的肖占武沒有任何關系。
事件除了當事人不同外,其發生發展和電視劇中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現實中升空的
我軍軍機是這4架殲6,比劇中多了兩架。而這四架飛機在二營的火力范圍之內飛行了整整25分鐘,期間空七軍下達了七次“消滅敵機”的命令!而陳輝亭頂住了違抗軍令的巨大壓力,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反應能力,
下達了“目前敵我不明,暫緩發射”的命令,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1968年3月22日,陳輝亭指揮二營,又將美軍的一架147H“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成功擊落。1969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的國慶觀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之后陳輝亭升任地空導彈某師參謀長。1972年任援越地空導彈專家組組長,幫助越南防空空軍地空導彈團掌握使用中國援助的地空導彈兵器,被授予二級功勛章一枚。1977年任地空導彈某師師長。1983年任地空導彈學院副院長。先后兩期入國防大學之前身軍政大學和軍事學院學習四年。1985年任空軍副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是老二營中唯一成為將軍的人。1994年退出現役。
楊碩的原型也就是岳振華的妻子李德序并不是工程師,而是空軍直屬門診部司藥。岳振華在進入543部隊之前就已經結婚,劇中的戀愛情結完全是虛構的。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李德序本人即美麗也溫柔賢惠,她是我軍的開國女上尉,當時達到她的地位的女軍官全國不足四千人。作為岳振華的賢內助,她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岳振華進入神秘的543部隊后,常年在外隱姓埋名轉戰南北,連李德序都不知道他的工作內容和具體行蹤。將近十年里只有在回北京公干的時候才能被特批在家匆匆呆上一晚。岳振華的三個孩子出生和雙方四位老人去世時,他都在外地轉戰,都是李德序一人操辦的。家庭的所有重擔都在李德序一人肩上。軍功章也有她的一半。
543部隊確實有一位女教員,名字叫吳惠榮。
吳惠榮
她是抗戰后考入武漢大學的高材生,進入電機系學習。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吳老背著家里參了軍。543部隊成立的時候,正在武漢雷達學校當教員的吳老被派遣過去當部隊教員,543部隊趕往西北靶場,進行實戰打靶時。因為部隊里只有吳老一個女生,所以專門給她修了個小窩棚,吳老就一個人住在那里面。但她只是負責教學培訓的教員,并未參加實戰。
現實中是實際上發現打靶導彈的生產制造上有問題是時任顯示車的帶訓教員韓硯林。他是一位在抗美援朝中投筆從戎的青年學生,也是在新中國的雷達部隊中土生土長起來的雷達通。參加蘇軍的培訓后,就熟練地掌握了制導雷達視頻部分的工作原理。打靶失敗后,韓硯林在對顯示車做了檢查,又聽了引導技師和三個操縱手的操作過程和對導彈飛行狀態的描述后,分析出是導彈自身的問題,是在蘇聯工廠安裝時造成的。為了搞清責任,請來了跟隨部隊打靶的蘇聯專家。韓硯林和二營的天線技師劉漢新,在蘇聯專家在場監督的情況下,打開了掃描馬達罩。通電檢查觀察:發現掃描馬達的轉向與標明的紅色箭頭完全相反,接線柱上的漆封完好無損,證明兵器來華后無人動過,也證明這一差錯完全是蘇聯工廠造成的。問題很快地得到了解決。此時,蘇聯專家用手拍了拍韓硯林同志的肩膀,伸出了大拇指連連稱贊。
劇中瞿工的原型是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技術處的年輕上尉田在津
劇中人物瞿工
田在津
田在津
田在津,1935年9月生,山東黃縣人。1950年12月剛滿15歲就參加了志愿軍軍,1952年3月入朝作戰。先后任雷達標圖員和觀測員,從此與雷達及干擾結下不解之緣。
1953年回國后,田在津歷任班長、排長、技術副連長,1958年赴友好國家擔任人民軍雷達顧問,1959年7月回國在空軍技術部先后任技術助理、副處長、處長。劇中虛構人物楊碩的事跡大部分是他做出來的。是早年空軍擊落U-2飛機電子戰的參與者和見證人還和張至樹韓硯林等其他技術人員共同研制出了破解美機13系統施放的電子干擾的“反電子干擾1號”和“反電子干擾2號”設備,為擊落敵機做出了重要貢獻,榮立一等功,和二營一起受過毛主席的接見。1980年任空軍司令部高射炮兵部副部長,1983年任部長( 1984年至1985年任地空導彈某師師長一年),1988年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1991年田在津退休。退休后被中國雷達行業協會聘為副秘書長10年,2002年被聘為航天二院總體部顧問。2019年4月18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年85歲。是我軍電子戰的開山鼻祖和權威。
引導技師羅鳴的原型有兩個,因為引導技師在地空導彈營作戰中的地位重要,每個營的編制有兩名引導技師,分成一號班、二號班。打仗時一號班參戰,二號班是預備隊,隨時接替一號班參戰。二營的一號引導技師是徐培信,他原是一00高炮連松-4炮瞄雷達的技師,在戰斗操作上有些地方與引導技師相似,專業接近,所以在組建二營時,引導技師一職就落到了徐培信的頭上。因在擊落RB-57D飛機時立功受獎并提升為排長,由王覺民接任一號引導技師,打掉第一架U2時的引導技師是王覺民。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