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聶伯河會戰堪稱二戰蘇德戰場上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場戰役,它標志著雙方攻守態勢的重大轉變。在這場會戰之前,蘇德戰場局勢膠著,德軍雖攻勢漸弱,但仍有一定戰斗力。而隨著第聶伯河會戰的打響,蘇聯紅軍展現出強大的戰斗意志與卓越的戰略智慧。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向德軍發起了猛烈反擊。此役涉及大規模的兵力調動、激烈的戰斗對抗以及復雜的戰術運用。第聶伯河作為重要的地理屏障,見證了雙方的殊死搏斗,會戰結果對整個二戰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究這場攻守易勢之戰的具體過程與意義。
第聶伯河,作為東歐第二大河,流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孕育了燦爛的基輔羅斯文明,是俄、白、烏三族共同歷史的見證者。這條被譽為烏克蘭“母親河”的河流,以基輔為中心,在烏克蘭境內呈S形蜿蜒流淌,將烏克蘭分為東西兩半,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現如今,在烏克蘭危機長期對峙與拉鋸爭奪中,第聶伯河兩岸早已千瘡百孔,秀美風光已不復存在,標志性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和卡霍夫卡水電站被炸毀,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數萬名軍人在此獻出生命。歷史的長河中,第聶伯河見證了無數次的爭奪與演變。1943年二戰蘇德雙方在這條河流附近展開的第聶伯河會戰尤為引人注目。為了收復第聶伯河左岸并奪取基輔,蘇聯紅軍與納粹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交戰雙方的總兵力近400萬人,傷亡人數達160萬~170萬人,戰線長達1400千米。這場會戰是二戰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軍事行動之一。
德軍企圖憑堅扼守“東方堡壘”戰爭局勢迎來轉折點。
在1943年7月—8月的庫爾斯克戰役后,德軍戰略進攻的勢頭已經消耗殆盡,戰場攻守形勢迎來轉換的契機,蘇軍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在這一背景下,德軍妄圖憑借第聶伯河的天然屏障,在其左岸建立堅不可摧的防御陣地,以保持對該地區礦產資源和重工業基地的控制。為此,德軍以第聶伯河為核心,利用烏克蘭境內豐富的河流水系,積極構筑各類工事,意圖建立一條固若金湯的“東方堡壘”戰略防線。
第聶伯河是一道天塹。
第聶伯河在烏克蘭境內的下游河段,不僅水量明顯增大,河面也異常寬闊,其平均寬度在200~2000米之間,最寬處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00米。這種地理特點使得第聶伯河成為了德軍防守得天獨厚的屏障。此外,德軍充分發揮了第聶伯河右岸的地形優勢,其高峻陡峭的地形使得他們能夠有效地控制平坦低緩的左岸地區。左岸地區在很長一段距離內坡度低緩,為德軍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火力殲敵區域。
蘇軍兵力占據相對優勢。
蘇軍在兵力、火炮、坦克和作戰飛機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截至1943年8月底,蘇軍部署了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共5個方面軍,總兵力高達263.3萬人。與此同時,他們還配備了5.1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2400余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850架作戰飛機。此外,亞速海區艦隊和敵后游擊隊的支持也為蘇軍增添了力量。相比之下,德軍雖然投入了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2個集團軍群,但總兵力僅為124萬余人,擁有火炮和迫擊炮12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
德軍對河防盲目自信。
德軍對第聶伯河的河防抱有盲目的自信,錯誤地認為這道天險將能阻止蘇聯紅軍的進攻,成為其敗退途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希特勒及其麾下的將領們過于樂觀地預期了第聶伯河的防御能力,他們堅信,憑借其天然的江河障礙和沿線構筑的嚴密防御工事體系,足以抵擋蘇聯紅軍的攻勢。在哈爾科夫戰役失利之后,希特勒甚至自大地宣稱:“第聶伯河是寬達700~900米的巨大江河障礙,右岸有連綿不斷的發射點,是一道攻不破的天然堡壘。除非第聶伯河水倒流,否則蘇聯人絕無可能征服它。”
烏克蘭境內的第聶伯河
蘇軍猝不及防的“鍥入攻勢”臨時防線緩沖“東方堡壘”。
為了爭取時間強化第聶伯河的防御,1943年8月12日,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軍開始構筑“東方堡壘”防線。由于這條防線將貫穿整個東線,長度近1000千米,預計到10月底才能完工,因此德軍必須在現有陣地上堅守2個月。在此期間,為了給修筑“東方堡壘”防線爭取更多時間,德軍在第聶伯河左岸多個地域,迅速建立了火力強大的橋頭堡和堅固的永備工事,形成一條從庫爾斯克西南的蘇梅一直延伸至亞速海的臨時防線。
誤判蘇軍已無連續進攻能力。
德軍判斷,蘇軍經過庫爾斯克戰役2個月的持續消耗作戰后,部隊已呈現出疲態和后勤物資短缺的跡象,亟須進行休整和后勤補給,短時期內無力發動攻勢作戰。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在德軍左翼,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雖然兵力上還有百萬之巨,但一線作戰部隊損耗嚴重,坦克數量也僅剩下800余輛,嚴重影響了其發動有效進攻的能力。在德軍右翼,盡管蘇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的攻勢依然猛烈,但德軍據險堅守,成功抵御了蘇軍的攻勢,并做好了隨時放棄防線提前退守保存實力的準備。
楔入結合部弱點,成功破局。
盡管德軍在其左右兩翼的部署和考慮極為周密,但在其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結合部,卻暴露出了防御的弱點。負責結合部防御的是德軍第2軍,其面對的蘇軍中央方面軍盡管消耗嚴重,部隊亟需修整,彈藥和油料都需要補充,但卻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斗力。與此同時,蘇軍統帥部給中央方面軍下達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作戰任務——與沃羅涅日方面軍協同行動,解放烏克蘭首府基輔。對于極為珍視榮譽的蘇軍將領來說,率先解放基輔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中央方面軍也因此展現了高昂的戰斗決心和強大的戰斗力。經過短短10天的準備,蘇軍中央方面軍于8月26日發起了新的攻勢,拉開了第聶伯河會戰的序幕。經過一番苦戰,中央方面軍成功在德軍防線結合部撕開了一個寬達100千米、縱深70千米的缺口,切斷了德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聯系,打開了通向第聶伯河中游的通道。
第聶伯河會戰雙方攻防示意圖
追擊——向第聶伯河賽跑趁敵立勢未穩全面追擊。
中央方面軍成功楔入,突貫德軍防線之后,南北兩側的蘇軍迅速響應,緊隨其后發動了全面攻擊,德軍全線潰敗,開始大范圍后撤。整個9月,蘇德雙方都在競相向第聶伯河賽跑。為遲滯蘇軍進攻并消耗其戰爭潛能,德軍在撤退途中采取了焦土政策,破壞了沿途的所有設施。然而,這一策略不僅使德軍愈發精疲力竭,士氣低落,還激發了蘇軍同仇敵愾的情緒與斗志。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催促部隊加速前進,他說道:“敵人正在焚燒面包,為了阻止這種行為,我們必須進攻。”當9月下旬德軍全面撤退至第聶伯河一線時,“東方堡壘”防線的構筑尚未完成,撤退的德軍僅能依托一些支撐點進行防御,這對蘇軍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戰機。
搶占并鞏固多個登陸場。
趁德軍立足未穩,蘇軍沿著德軍的撤退路線一路尾隨全面追擊至第聶伯河左岸。蘇軍的多支先遣部隊在舟橋部隊尚未抵達,嚴重缺乏渡河工具的情況下,展現了極高的勇氣和決心。他們創造性地利用圓木和木桶做成的木筏以及從附近征集的少量漁船,冒著德軍飛機的轟炸,成功強渡第聶伯河,并在對岸建立了多個關鍵的登陸場。蘇軍的重炮部隊為這些登陸場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空軍部隊也全力以赴對德軍實施精確打擊,共同確保了登陸場的穩固與擴大。隨著落在后面的舟橋部隊陸續抵達,坦克作戰集團終于成功抵達了河對岸,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站穩了腳跟。
敵后游擊隊和空降行動。
為配合強渡第聶伯河的行動,蘇軍精心策劃并實施了大規模空降滲透行動,并得到了當地游擊隊的全面配合。空降兵和游擊隊在敵后展開了勇敢的作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9月初,蘇軍空降兵第1、第3和第5旅在轉行做了一年半地面部隊后,被臨時重組為1個軍,重新開展跳傘訓練。9月24日晚至25日凌晨,蘇軍2個空降兵旅在大布克林附近實施了空降行動。盡管由于情報失誤和缺乏訓練,部分空降兵在著陸后過于分散,并陷入了德軍5個師的重圍,最終死傷慘重,但他們在敵后與游擊隊的協同下勇敢作戰,有效牽制了德軍兵力,擾亂了德軍部署。
“聲南擊北”巧妙奪控基輔南北夾擊的鉗制戰略。
自9月21日起,蘇軍趁德軍向第聶伯河撤退之際,在基輔以南90千米處的大布林克地區開始強渡第聶伯河。經過近十天的激烈戰斗和雙方反復爭奪,至9月末,蘇軍在大布林克地區成功建立了穩固的登陸場。借助架設的浮橋和渡口,蘇軍大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第聶伯河右岸,為后續的基輔進攻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基輔以北40千米的柳捷日地區,蘇軍也建立了一個規模較小的登陸場,南北兩個登陸場共同形成了對基輔的鉗制之勢。在接下來的10月12—15日和21—23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原沃羅涅日方面軍)發起了兩次收復基輔的進攻戰役,但在德軍的頑強抵抗下均未取得成功。
行軍中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
有意泄露的虛假情報。
在基輔以南的大布林克登陸場連續兩次進攻受挫后,蘇軍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和方面軍司令瓦杜丁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主力突擊方向由大布林克調整至德軍防御較弱的基輔北側柳捷日登陸場。為了掩蓋這一重要戰略轉移行動,蘇軍精心策劃了一場情報戰,編造了一條暫停進攻,就地轉入防御的假命令,并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行動,有意地讓其落入了德軍手中。事后證明,這一虛假的情報成功迷惑了德軍,使德軍產生了錯誤的判斷,為蘇軍的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隱真示假的佯動攻擊。
為了進一步迷惑德軍,讓德軍以為蘇軍不是轉移進攻方向,只是在醞釀下一場攻勢,蘇軍還在大布林克地區部署了大量逼真的坦克和火炮模型,同時通過偽裝的電臺發射大量的電訊訊號,全面制造出蘇軍準備全線轉入固守,并準備再次從大布林克地區進行攻擊的假象。此外,蘇軍還多次在大布林克地區發動佯攻,成功地吸引了德軍的注意力,誤導德軍從基輔北側調集了2個步兵師前來支援。
由南向北的迂回穿插。
在情報迷霧和佯動進攻的掩護下,蘇軍實施了由南向北的隱蔽穿插。蘇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等主力部隊巧妙迂回行動。首先東渡第聶伯河,悄悄回到河左岸,然后快速機動北渡杰斯納河并再次西渡第聶伯河回到河右岸,順利完成了160千米的秘密行軍,最終成功集結在柳捷日登陸場。這一系列行動展現了蘇軍卓越的戰術執行能力。11月3日,蘇軍在柳捷日登陸場突然發起了進攻戰役,僅用短短3天就成功收復了基輔。收復基輔后,蘇軍在該地域建立了正面500千米、縱深150千米的戰略登陸場,為全面收復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地區,將德軍逐出蘇聯國境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之后,德軍在東線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徹底喪失。
現代戰爭如何跨過“江河天塹”充分利用戰場隱蔽偽裝。
蘇軍在渡河行動中,深知戰場隱蔽偽裝的重要性。在第聶伯河上架設舟橋渡河時,盡管遭到了德軍的狂轟濫炸,損失慘重,但蘇軍迅速觀察并研究總結出德軍空中力量的活動規律。他們選擇在德軍飛機中午和黃昏出動后的間歇期,即每天入夜后開始架橋,利用夜幕和釋放煙霧的掩護,快速完成渡河。等到黎明時,他們還會拆掉橋梁的表面部分,以防止被德軍飛機發現。這種策略與烏克蘭危機中俄軍在北頓涅茨克渡河作戰時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在白天堂而皇之的大規模渡河,草草釋放的煙霧形同虛設,最終損失慘重。這樣的戰術調整,不僅體現了蘇軍對戰場環境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他們在戰爭中的靈活應變能力。
優化運用情報和心理戰。
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不僅在情報戰運用方面游刃有余,還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戰策略。在某次夜間戰斗中,蘇軍采取了獨特的震懾戰術。他們令所有坦克打開車燈,同時在戰場上拉響刺耳警報,坦克上的機槍和火炮持續向德軍射擊,德軍被打得狼狽不堪,警報聲和刺眼的車燈令德軍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理,紛紛丟下陣地向后逃竄,構筑的防線就此瓦解。相似的是,解放軍在渡江戰役中,也是通過積極獲取敵方情報,摸清了國民黨軍江防的動態,并充分利用心理戰,成功策反了部分敵軍部隊,為后續戰斗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這種綜合運用情報和心理戰的策略,對現代戰爭中的指揮官來說仍具有極高的借鑒價值。
重用立體火力掩護突襲。
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展現了精準且策略性強的火力運用。數千門火炮為渡河部隊提供了堅實的火力掩護,確保了突破敵軍防線時的順利。與此同時,蘇空軍也積極出動,對德軍前沿和縱深實施了精準突襲。同時,蘇軍還集中所有的防空火力,重點阻止德空軍對渡河區域的干擾。在火力配置方面,蘇軍建立了結合空地一體的立體火力體系,十分具有借鑒價值。首先,建立遠程精確制導火力、壓制炮兵火力和空中突擊火力相結合的進攻火力系統,以實現對敵威脅目標的摧毀。其次,防空火力的布置要充分考慮高低遠近的配置,以防止敵空中力量對渡河部隊的殺傷。最后,火力配置必須與兵力突擊緊密結合,斟酌戰場地形和敵情,慎重選定突擊方向,利用立體火力掩護進行最有效的突擊。
俄軍在北頓涅茨克渡河中損失慘重
巧用無人力量打破僵局。
當前,隨著科技進步,無人作戰裝備已成為戰場上的重要力量。在烏克蘭危機中,烏方頻繁利用無人艇對俄羅斯重要目標和大型海上艦船發動了攻擊,取得了不俗的戰果,表明了無人艇在戰場上的潛力和威脅性。對于未來渡河作戰而言,無人艇可以擔任先遣力量角色,憑借其小巧、快速、靈活和隱身的特點,出其不意地執行渡河作戰任務,為有人作戰力量開辟作戰通道。同時,加強空中無人力量的投入也是值得考慮的,無人機的空中偵察監視能力及精確打擊的優勢,可與水面無人艇形成互補,共同配合完成渡河作戰任務。
第聶伯河會戰堪稱蘇德兩軍軍事巔峰的對決。在寬達700千米的廣闊渡河戰線上,蘇軍的大兵團作戰戰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此戰展現了航空兵與地面部隊的緊密空地協同,還涉及炮兵、裝甲兵、步兵的多重協同戰術,如精妙的炮坦協同和步坦協同等。此外,蘇聯紅軍裝甲作戰集群展現出的快速穿插、迂回機動等戰術戰法,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顯著戰果,也為世界軍事科學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學習借鑒價值。
責任編輯:王宇璇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