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學習與交流中,“莘莘”這個詞并不少見,像“莘莘學子”就常被提及。然而,很多人或許只是順口使用,并不清楚“莘莘”究竟是什么意思。“莘莘”其實有著獨特的內涵,它在古代漢語中代表眾多之意。隨著時代發展,這個詞在當下的文化語境里依然頻繁出現,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莘莘”背后的意義。
1、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寬些。例如,《國語》引述過《周詩》“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在現代漢語書面語言中,只用于形容學生,成為“莘莘學子”一語。報刊上用這個詞組,有時也出差錯。
2、眾多貌。《國語·晉語四》:“ 周 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 漢 班 固 《東都賦》:“獻酬交錯,俎豆莘莘。” 吳 玉 章 《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七:“戊戌變法失敗后,這群莘莘學子,長期苦無出路,及至科舉廢止,游學成風,他們便大批地來到 日 本 。”。莘莘將將。——枚乘《七 發》。注:“莘莘,多貌也。”
3、茂盛貌。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十:“ 南山 有閑田,不治委荊榛。今年適種豆,枝葉何莘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莊斸松》:“初至時,莘莘茂草,苔茸沒階。”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