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戰(zhàn)事頻仍,為后世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這些成語不僅是漢語言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更生動地反映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從描述智謀策略的“草船借箭”“空城計”,到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三顧茅廬”“望梅止渴”,每一個成語背后都蘊含著精彩的故事。了解關(guān)于三國的成語,能讓我們以別樣視角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1、初出茅廬
白話釋義: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jīng)驗。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翻譯:博望坡上相持對望用火攻擊,在談笑之中指揮,曹操被火攻嚇破膽,這是離開茅廬后的第一次建功
2、詭計多端
白話釋義:詭計:狡詐的計謀;端:項目,點。形容壞主意很多。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
翻譯:‘姜維狡詐的計謀很多;用詐騙得到了雍州
3、招兵買馬
白話釋義:古代增加人力,擴大組織實力稱為招兵買馬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軍往汝南駐扎,招兵買馬,徐圖征進。”
翻譯:于是漸漸進軍往汝南,擴大組織實力,找機會征戰(zhàn)
4、舌戰(zhàn)群儒
白話釋義:褒贊能言善辯者的口頭詞匯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翻譯:諸葛亮與一群大儒辯論
5、身不由己
白話釋義: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朝代:明·
作者:羅貫中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
翻譯:這是上天派遣的,無法由我自己做主。望您憐憫,讓我以死報答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