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乃千古名篇,其作者荀子是戰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與教育家。荀子名況,字卿,時人尊稱“荀卿”。他雖處于百家爭鳴的復雜時代,卻能博采眾長,自成一派。其思想融合了儒、法等多家精華,主張“性惡論”,強調后天學習與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勸學》正是他這一思想的生動體現,激勵著無數后人勤奮向學。
1、《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荀子》一書的首篇。這篇文章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較為系統地體現了荀子的教育思想。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說明正確的學習態度,第三段論述學習的內容和途徑,第四段闡述學習的最終歸宿。文章語言精練,設喻貼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秦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2、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劉詢諱,又稱孫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縣)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曾兩次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東臨淄)游學,擔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袖)。還到過秦國,拜見了秦昭王。后來到楚國,任蘭陵(今屬山東)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與其弟子撰有《荀子》一書。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