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與各類文本表述中,“不戰而退”是我們常見的一個詞語。從字面來看,它指的是還未進行戰斗就選擇了后退。在實際語境里,“不戰而退”既可以描述軍事場景中一方未交鋒便撤兵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在面對困難、挑戰或競爭時,人們輕易放棄、未努力嘗試就退縮的行為,蘊含著一定的負面意味。下面我們深入探究它的內涵及用法。
1、不戰而退不是成語,含不戰而的成語只有一個不戰而潰。
2、釋義: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形容毫無戰斗力。
3、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步軍不戰而潰。”
4、例子:《學習和時局》:“敵人不過幾個師團,國民黨幾十萬軍隊不戰而潰,只有雜牌軍還能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