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知的道路上,古人“切問而近思”的智慧至今仍閃耀光芒。不過,其中“切”字究竟作何解呢?從傳統釋義來看,“切”有懇切、急切之意,強調在學習中要誠懇地發問。在現代語境里,“切”也可理解為切實、貼切,意味著所問問題要貼合實際。探討“切問而近思”中“切”的含義,能讓我們更好地汲取古人治學精髓,提升學習與思考能力。
1、切問而近思的切釋義:懇切。
2、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子張》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
3、《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p>
4、子夏提出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四項,都是理論聯系實際、言行一致的自我修養的方法。志、學、問、思是學習的四個要領,也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
5、雖然知識的領域廣泛,門類眾多,但相互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偏重于學習一門知識,則難免陷入狹隘片面的誤區,影響學習的效果;而廣泛地涉獵一些有益的知識,既能夠拓寬視野,又能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完善和補充。專心致志是學習的前提和保證,三心二意是無法真正獲得知識的。虛心好問是學習的正確態度,有疑不問、不懂裝懂的學習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的捷徑,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