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歷史與文化語境中,“三足鼎立”是一個常見且內涵豐富的詞匯。它原本描述的是一種三方對立、相互制衡的局勢,就像古代魏、蜀、吳三國對峙,形成了穩定又充滿變數的格局。如今,這一概念不僅在歷史研究中頻繁出現,在商業領域,比如某些行業的三大巨頭競爭,以及國際政治格局等場景里,“三足鼎立”現象也屢見不鮮,下面就深入探討其具體含義。
1、三足鼎立,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zúdǐnglì,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2、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3、成語典故: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4、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5、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6、反義詞:不打自敗。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