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與歷史文化的交融中,“雉奴”一詞逐漸引發不少人的好奇。“雉奴”實則是唐高宗李治的小名。在古代,雉象征著勇敢、吉祥,“奴”在當時是一種親昵稱呼。李治獲此小名,或許蘊含著長輩對他的期許。隨著對唐朝歷史研究的深入,這個小名也為我們了解李治其人以及那個時代的文化風俗,提供了別樣視角。
雉奴的意思:雉是野雞,奴在唐代字義很廣泛,有愛稱,又罵人也有奴婢的自稱。李治的這個小名兒是小野雞的意思,奴是愛稱。長孫皇后子女的小名都和動物有關,如青雀,阿兕子,雉奴等。
雉奴這個名字來源于長孫皇后做的一個夢。長孫皇后懷李治的時候夢到有位捕鳥人,抓獲了許多各種各樣的鳥,并在大街上賣,當時有個男孩買下了所有鳥兒,他將這些鳥兒放生,唯獨有只鸚鵡朝西南方向飛過去,瞬間不見蹤影,長孫皇后夢醒后喊了一句“雉奴”,李治降生后,長孫皇后便給他取名為雉奴。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封晉王,后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
顯慶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