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時間感知中,晝夜長短的變化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2025年立冬以后白天是不是就長了?晝夜長短的更迭遵循著特定的自然規律,它與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息息相關。立冬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點,標志著冬季的開始,其背后有著深厚的天文意義。了解2025年立冬后白天是否會變長,不僅能滿足我們對自然現象的好奇,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與農業生產。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
立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第19個節氣,但由于每每立冬后晝夜長短都會出現變化,所以每當立冬來臨之際大家常常好奇立冬以后白天是不是就長了,下面小變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立冬后晝夜怎么變化的吧。
立冬以后白天越來越短。
地球像是一個自己會旋轉,又要繞著太陽轉的陀螺。由于一顆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所以只能有一半地球處于白天。地球自轉本可以產生公平的晝夜交替,但它偏偏是個斜著自轉的陀螺。加上公轉讓太陽和地球之間的位置不斷的變化,形成了四季,也形成了變化的晝夜時間。
從秋天到冬天,我們會發現日出越來越晚,日落卻越來越早,直到一個特別又熟悉的日子到來,那就是冬至。立冬是每年的11月8日,立冬到冬至會慢慢晝短夜長,地球赤道與黃道(繞日軌道)有36.5度角,每年夏至、冬至太陽直射北、南回歸線,春分,秋分直射赤道,在太陽直射時,太陽升得早落得晚,白天也就長一些。我們這里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所以,夏至晝長夜短,冬至晝短夜長。
立冬晚上時間長。
從秋分(9月23日到來年的3月21日)到春分,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以北半球為例,期間,從9月23日到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越來越短,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12月22日是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北半球的話,過了立冬后晚上時間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冬天的冬至節氣及其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處于一年中的較小值,越向北邊,日出時間越晚,日落時間越早,直到北極圈內,太陽不再生起,出現極夜,此時即所謂晝短夜長。同時緯度越低的地區,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越不明顯,緯度越高的地區,一年中晝夜長短越明顯。且南半球的情形與北半球相反。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