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是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那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出自哪里嗎?這句詩如一幅清新又略帶憂傷的水墨畫,描繪出清明時節(jié)細雨飄零的獨特景象,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詩句的內涵,也能感受到古代詩詞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神秘面紗,探尋它的作者以及出處,感受千年前詩人筆下的那份情感與意境。
1、《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3、《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