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人物的多面性常常引人深思。“裴矩佞于隋而諍于唐”這一現象便極具代表性。裴矩在隋朝時表現得善于阿諛奉承,而到了唐朝卻敢于直言進諫。這一轉變背后蘊含著諸多值得探究的因素。本文不僅會為大家帶來“裴矩佞于隋而諍于唐”的文言文精準翻譯,還將呈現其原文內容。通過對原文與翻譯的對照解讀,能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裴矩這一人物,也能深入洞察隋、唐兩個不同時代的政治氛圍和人物境遇。
1、翻譯:裴矩此人在隋煬帝時期是個佞臣,在唐太宗時期忠于職守,這并不是裴矩的性格有所轉變。而是因為君王不喜歡做臣子的指出其缺點,那忠臣就會變成佞臣;反之如果君王喜歡做臣子的提出批評意見,那佞臣就會變成直言進諫的忠臣。由此可見,君王即是表率,就像華表,臣下是影隨,根子還在君主身上。
2、原文:裴矩佞于隋而諍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諍。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