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守株待兔”是一個經(jīng)典且富有深意的寓言故事。那它到底講了什么道理呢?“守株待兔”主要講述了一個農(nóng)夫偶然在樹樁旁撿到撞死的兔子后,便不再勞作,天天守在樹樁邊等兔子再次出現(xiàn)的故事。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告訴三年級的小朋友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只有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收獲。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應(yīng)腳踏實地,依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1、《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標或人和物,要學會靈活變通。做人應(yīng)該主動努力,不要妄想從此不用勞作、不用行動,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時或幻想的成果。
2、韓非子《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3、意思是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恥笑。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