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豐富的漢語言文化中,“春秋筆法”是一個頗具特色的詞匯。很多人或許聽聞過它,卻未必清楚其確切含義。春秋筆法,原指孔子編寫《春秋》時,用曲折微妙的文字行褒貶、別善惡。它不直接表明態度,而是通過精心選詞與敘述方式,將作者的觀點巧妙融入其中。這種獨特的寫作手法在古代史學、文學領域影響深遠,后世文人多有借鑒。了解春秋筆法的意思,不僅能深入體會古人文字運用之精妙,還能在欣賞經典作品時,有更深刻的感悟。
1、春秋筆法,漢語成語,拼音是chūn qiū bǐ fǎ,意思是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2、成語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3、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筆法。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