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與文化探討中,“下里巴人”這個詞時常被提及,可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下里巴人是貶義詞嗎?“下里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后常與“陽春白雪”相對。從其出處本意來看,它并無明顯貶義,只是對通俗藝術的指代。然而在一些語境里,有人會用它來表示作品、事物不夠高雅,仿佛帶上了貶低意味。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剖析“下里巴人”的內涵與用法,揭開其是否為貶義詞的真相。
1、下里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通常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
2、“下里巴人”略帶貶義,和“陽春白雪”對應,“陽春白雪”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
3、原文: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翻譯: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有個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
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