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作為哲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進程中占據關鍵地位。它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為人們理解社會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視角。很多人好奇唯物史觀包括哪些內容,其實,它是一套系統且全面的理論體系。它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諸多要點。深入探究唯物史觀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洞察社會歷史發展的本質,還能為解決現實社會問題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詳細剖析唯物史觀的豐富內涵。
1、生產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
2、與生產力一定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的現實基礎,他規定著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上層建筑的統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變更。上層建筑又服務和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4、一切社會制度,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的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沒有永恒的社會制度和形態,社會制度的發跡是社會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社會關系要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從舊社會的基礎中成熟,在它們的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社會形態是不會滅亡的。
5、現實存在的具體社會形態都是復雜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會形態,又存在著其他社會形態的殘余和萌芽。
6、人類社會的一般總規律是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社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
7、人類社會歷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客觀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人們研究歷史,探索社會規律,必須要從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出發,詳細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種發展形態,揭示其內在聯系,得出相應的結果。
8、人類社會及其構成成分均以總體的體系方式存在,要從研究的對象的整體出發,從研究對象內部的相互作用與矛盾和研究對象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研究。
9、在客觀歷史過程中,一切社會歷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10、人類社會是有規律運動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它顯現為歷史過程,構成歷史過程的各種社會現象也是運動與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一切,用辯證法的觀點去把握對象的本質聯系與內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對象提到一定的范圍之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準確的把握對象。
11、社會歷史事物的發展變化,有進化(改革)和革命兩種方式。
12、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種種復雜的內外部矛盾。
13、在客觀歷史進行中,環境創造人,人又創造環境。
14、社會歷史的研究,不是一個簡單的消極的反映過程,而是主客體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過程。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