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非甲烷總烴在環境監測和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是備受關注的指標。那么,非甲烷總烴是什么呢?簡單來說,非甲烷總烴指的是除甲烷之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它們在大氣中廣泛存在,來源十分多樣,像石油化工排放、汽車尾氣、有機溶劑揮發等。非甲烷總烴不僅會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是形成臭氧和細顆粒物的重要前體物,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了解非甲烷總烴的定義、來源及影響,對于有效治理大氣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1、按現行國標(HJ604-2017),非甲烷總烴(NMHC)定義為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但這種理解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不能作為NMHC的定義。
2、大氣中的NMHC超過一定濃度,除直接對人體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條件下經日光照射還能產生光化學煙霧,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