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知的道路上,經典名言總能給予我們智慧與力量。“非志無以成學”,短短五字,卻蘊含著深刻的治學哲理。不少人好奇“非志無以成學”前一句是什么,也想深入了解其原文及翻譯。這句經典話語出自何處?它完整的原文又是怎樣闡述的?當我們深入探究其原文與翻譯,不僅能知曉古人對學習和立志關系的深刻見解,更能從中汲取激勵自己不斷前行的動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非志無以成學”的神秘面紗,探尋其原文,感受其中穿越千年的智慧光芒,領略古人的諄諄教誨。
1、非志無以成學上一句: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2、原文:《誡子書》
【作者】諸葛亮【朝代】三國時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翻譯: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