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里,總有一些生僻字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其獨特內涵,“纛”字便是其中之一。當看到“纛是什么意思 纛意思是什么”這樣的疑問時,不少人或許會一時語塞。“纛”雖不常出現在日常交流中,但它有著豐富且特定的含義。在古代,它代表著一種大旗,多為軍中主帥或首領所擁有,象征著權力與指揮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纛”字的起源、用法及相關文化背景,一同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1、纛,漢語二級字,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車輿上的飾物。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2、【周禮·地官·鄕師】及葬執纛,以興匠師。【注】雜記曰:匠人執翿。鄭司農云:翿,羽葆幢也。爾雅曰:纛,翳也,以指麾挽柩之役。
3、基本釋義
部首筆劃:6
解釋1: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車輿上的飾物。筆畫數:25;部首:糸
解釋2:纛dào【名】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bigsquarebannerusedinancientChinesearmy〗柳營出號風生纛。——許渾《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
部首:糸筆畫:6外筆畫:19
☆筆順碼:1121552122511112343554234(筆順:橫橫豎橫折折豎橫豎豎折橫橫橫橫豎撇捺撇折折捺豎撇捺)
《康熙字典》中的解釋:【未集中】【糸字部】康熙筆劃:25部外筆劃:19
【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音道。
【玉篇】羽葆幢也。亦作翿。
【周禮·地官·鄕師】及葬執纛,以興匠師。【注】雜記曰:匠人執翿。鄭司農云:翿,羽葆幢也。爾雅曰:纛,翳也,以指麾挽柩之役。
又【前漢·高帝紀】黃屋左纛。【注】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為之,如斗,或在騑,或在衡。應劭曰:雉尾為之,在左驂當鑣上。
又【集韻】皁纛,軍中大旗也。
又【廣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音導。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沃切,音毒。或作纛。義同。
又【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義同。
又【正韻】徒刀切,音陶。義同。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