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一段血與火交織的悲壯歷史,其中蘊含著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時刻,中華兒女以不屈的意志和英勇的抗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戰歌。從平型關的伏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到臺兒莊的激戰,殲滅大量日寇;從狼牙山上縱身一躍的五壯士,到寧死不屈的楊靖宇。這些故事,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它們讓我們明白,正是先輩們的浴血奮戰,才換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激勵著我們銘記歷史,奮勇前行。
1、故事一:游擊隊巧捉鬼子官。在麻峪村東西兩個碉堡修好后,雖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崗放哨,但也阻擋不住在村民們掩護下的游擊隊河東河西自由地往來。日寇在其既有武裝駐防,又搞了“連環保甲制”的情況下認為萬無一失,便在永定河東一些村子隨便出行。孰不知在抗日情緒高漲的村莊里,老百姓、游擊隊已成一家,同時下地干活,頻頻出現在街頭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兒)一名叫菊本的軍曹和一個叫白連碧的特務從河邊碉堡下來,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見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擊隊長杜鋼和隊員李英。兩人迅速背上背筐,帶上除草的小薨鋤,化妝成農民,尾隨敵人其后。當鬼子和特務走到麻峪南“武道廟”時,杜鋼隊長從后面用沒把的小猜鋤頂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舉手繳械,李英同志健步飛奔過去下了特務白連碧的手槍。抓住鬼子和特務后,將他們押在村中的進步戶中。第二天,在過河干活的人群掩護下,把敵人押送到河西游擊隊根據地。事過兩天鬼子發覺菊本和白連碧失蹤,便派兵到各村尋找,他們把老百姓集中起來詢問,人人都說“不認識,也沒看見有一個日本官和一個中國人在一起”。無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2、故事二:活捉敵人翻譯官。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譯官身穿鬼子軍裝,頭戴鬼子牛皮帽,腳下一雙黑色牛皮大馬靴,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長,帶他到一家吸鴉片的人家吸足鴉片后,又騎車回保公所。游擊隊安排的老鄉發現了翻譯官的行蹤,立刻報游擊隊的煉星海同志。當天下午,太陽快落山時,日本翻譯官騎車走出東街要過大影壁時,被藏在影壁后的游擊隊員用河流石打了來,翻譯官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游擊隊員抓住,并奪下了他的手槍,帶回了“安全戶”,換了農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來麻峪村,把人們都集中到西街一個叫“西口兒”的地方,臨時找來北街楊某人的姑爺當翻譯,說明翻譯官失蹤之事,讓大家舉報,眾人全說不認識那個翻譯官,也不知道他來之事,敵偽保長說他在下午太陽下山時已經回去了。敵人無法只得作罷。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