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卜算子·詠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詞作,很多人都好奇其創作背景是什么。不同人筆下的《卜算子·詠梅》背景各異,最為大眾熟知的當屬毛澤東和陸游的作品。毛澤東創作此詞正值國際環境復雜、國內面臨諸多困難時期,以梅花自喻,展現革命者的樂觀和堅韌;陸游則在仕途坎坷、屢遭排擠時寫下,借梅花抒發自己孤高不馴、不畏讒毀的品質。深入探究其創作背景,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詞中蘊含的情感與內涵。
1、陸游《卜算子·詠梅》,陸游曾兩次被罷官,愛國熱情慘遭打擊。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派士氣低落,因而十分悲觀,胸中抑郁,他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寫下了這首詞。整首詞十分悲涼,尤其開頭渲染了一種冷漠的氣氛和他那不畏強權的精神。
2、毛主席《卜算子·詠梅》,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廣州,為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做準備。他讀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于是他再續一首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此詞最早發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