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背后有著獨特而深厚的背景。它誕生于南北朝時期,彼時社會動蕩不安,戰爭頻繁爆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對和平充滿渴望,對英雄滿懷敬意。這首詩以其傳奇的故事,塑造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形象。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戰爭狀況,更體現了女性勇敢堅韌、孝順擔當的品質,在民間口口相傳,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至今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1、《木蘭詩》產生于民間,其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多數學者認為《木蘭詩》創作于北朝后期,根據詩中的歷史地理條件可知,木蘭的故事就發生在北魏與柔然頻繁發生戰事的時期。
2、《木蘭詩》是中國北朝的一首民歌,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神氣躍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