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與科技領域,視覺暫留原理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你是否好奇,當快速翻動書本上的簡筆小人,它們為何仿佛動了起來?這背后的奧秘便是視覺暫留原理。它指的是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 - 0.4秒左右。電影、動畫的流暢播放也都依賴這一原理。通過深入了解視覺暫留原理,我們能更好地洞察諸多光學現象,解鎖更多與之相關的科技應用,讓生活與科技碰撞出奇妙火花。
1、視覺暫留原理: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后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
2、1824年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皮特.馬克.羅葛特在他的研究報告《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中最先提出。視覺暫留現象即視覺暫?,F象又稱“余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