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建安風骨,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概念。它指的是東漢末年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詩人們所展現出的文學風格和精神內涵。這一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繁,但詩人們的作品卻充滿了慷慨悲涼的情感、剛健有力的語言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他們用詩歌描繪社會的苦難、人民的疾苦,同時也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建安風骨不僅在當時獨樹一幟,對后世文學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了衡量文學作品精神氣質的重要標準。
1、建安風骨釋義:見“建安骨”。建安,是漢代最后一位皇帝漢獻帝的年號,“建安風骨”則是對漢末魏初詩歌創作特色的傳統概括。
2、建安詩人直承漢代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地反映動亂的社會現實中人民的苦難,展示了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具有“悲涼”的藝術特色。
3、在反映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的同時,又表現出統一天下的理想和豪情,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所以又具有“慷慨”的藝術特色。而“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正是“建安風骨”的內在精神,在詩作中主要表現為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