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古代文化經典中,“乞人不屑也”這句名言常被提及,很多人對其中“屑”的含義存疑。“乞人不屑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探究“屑”在此處的意思對于理解文章主旨極為關鍵。通俗來講,“屑”有認為值得的意思,“乞人不屑也”描繪出即便像乞丐這樣身處困境之人,對于不合道義、有損尊嚴的事物也會覺得不值得去接受。下面我們將從原文語境、字詞演變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乞人不屑也”中“屑”的具體解釋。
1、乞人不屑也的屑釋義:認為值得(做)。
2、出處:《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