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對于喜愛古典詩詞的人來說并不陌生,可它究竟是什么呢?詞牌名是填詞用的曲調名,它規定了詞的格律、字數、句數、平仄等。在古代,詞與音樂緊密相連,每個詞牌都有特定的旋律。當人們填詞時,需按照相應詞牌的規則來創作。歷史上有眾多經典詞牌名,像“清平樂”“西江月”“念奴嬌”等。了解詞牌名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古典詩詞,還能讓我們感受古人在創作時的嚴謹與才情。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究都有哪些常見的詞牌名。
1、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2、詞牌有以下幾種: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于民間,有的來自于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由于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