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行》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經典文言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與古人的智慧。很多人對其原文和意思十分感興趣。這篇文章出自《世說新語·方正》,講述了陳太丘和友人相約出行,友人卻未按時赴約的故事。通過簡單的對話和情節,生動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陳太丘與友期行》的原文和意思,不僅能讓我們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還能從中汲取為人處世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它的原文及含義。
1、意思: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迸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褢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2、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
【作者】編寫組織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