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和閱讀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大愚若智”這個詞,可它具體是什么意思呢?“大愚若智”與廣為人知的“大智若愚”相反。“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愚笨;而“大愚若智”說的是那些本身愚笨的人,卻總表現出一副聰明伶俐的樣子。這種人往往自恃聰明,實則在處理事情、看待問題上有著諸多欠缺。深入探究“大愚若智”的含義,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人性,避免自身陷入類似誤區。
1、大愚若智是從成語大智若愚演化而來,表達的卻是和前者完全相反的意思。大智若愚的解釋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大愚若智的解釋是:未必有真才實學,往往卻裝成十分聰明,只會瞎賣弄。
2、大智若愚的來歷
大智若愚在《詞源》里的解釋是這樣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計巧,慣于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干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涂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智愚之別,實力內外之別,虛實之分。
大智若愚在生活當中的表現是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則是厚積薄發寧靜致遠,注重自身修為、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對于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態度,有著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強者求己的心態,從來沒有太多的抱怨,能夠真心實在的踏實做事,對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得到積累。很多時候大智若愚伴隨的還有大器晚成,畢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斷積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斷積累一樣,多年的積累所鑄就的往往是絕代珍品,出世的時候由于體積太大而需要精雕細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樣幾下子就可以雕琢出來馬上能夠拿到市場賣個好價錢,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無價之寶。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