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少人好奇和尚為何不能吃肉。這一現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實早期佛教并不完全禁止僧人食肉,而在中國,南朝梁武帝蕭衍起到了關鍵作用。他依據佛教經論中慈悲戒殺的教義,大力倡導僧人吃素。此后,這一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漢傳佛教僧人的普遍傳統。除了宗教教義的考量,不吃肉也與培養僧人慈悲心、克制欲望等理念相契合,讓僧人更好地專注于修行。這種獨特的飲食規定也成為了中國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1、和尚不能吃肉,源于南朝梁武帝蕭衍的規定。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他讀到《大般涅經》中的“戒殺生”后,決定不殺生、不吃肉,并下旨規定所有的和尚都不能吃肉,一律吃素。自此,和尚不能吃肉被明確規定下來,隨著歷史延續至今。
2、佛教名詞。梵語 upādhyāya,巴利語 upajjhāya。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又作和上、和阇、和社、殟社、鶻社、烏社。音譯為鄔波馱耶、優婆陀訶、郁波第耶夜。意譯親教師、力生、近誦、依學、大眾之師。亦即傳授戒法時,除教授、羯磨阿阇梨(軌范師)二師以外之“親教師”。據《大智度論》卷十三載:“沙彌、沙彌尼之出家受戒法,應求二師,一為和上,一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意即舍本生之父母而求出家之父母。在西藏喇嘛教之四種階位中,以和尚為最上之第四位,其權力僅次于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住持諸大寺。日本佛教僧官階位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稱呼,后則轉為對高僧之尊稱。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