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作為《水滸傳》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其結局一直備受關注。人們常常好奇,宋江真實的結局是什么?在小說里,宋江接受招安后,帶領梁山好漢南征北戰(zhàn),雖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也損耗了眾多兄弟性命。最終他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人設計,飲下毒酒而亡。但文學作品存在藝術加工成分,歷史上真實的宋江結局究竟如何呢?是像小說一樣悲壯落幕,還是有著不同走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探尋宋江真實結局的真相。
1、宋江與《水滸傳》中的一些杜撰出來的人物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很多史書、文人筆記里頭都記錄了關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志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
2、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志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上記載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3、《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
4、《宋史·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5、《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6、歷史上也確有宋江起義,《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通過宋《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
7、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jù)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后投降。起義的規(guī)模雖然不太大,但戰(zhàn)斗力特別強,“官軍數(shù)萬不敢攖其鋒”。
8、起義的影響不算小,起義的中心區(qū)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里左右,嚴重威脅著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qū),在北宋江是比較發(fā)達的。
9、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游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占據(jù)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說明它的影響。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