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中,我們有時會遇到說話者不正面回應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情況。那么,“顧左右而言他”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個詞語又是從何而來、該如何翻譯呢?“顧左右而言他”這一表達形象且有趣,它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了解它的故事、出處和翻譯,不僅能讓我們在閱讀古典文獻時更得心應手,還能在與人交流中增添一份文化底蘊。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探尋“顧左右而言他”背后的故事,解讀其精準翻譯,追溯它的出處,感受古人智慧在文字間留下的魅力。
1、故事內容:
孟子(即孟軻,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對齊宣王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凍挨餓,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這該怎么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么辦?”齊宣王說:“撤他的職!”最后,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你說這又該怎么辦?”王顧左右而言他——齊宣王望著兩旁站立的隨從,把話故意扯到別處去了。
2、解釋:看著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3、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